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粳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是我院重点研究的领域和优势学科。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都获得了丰硕成果,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十五”期间选育的高产、多抗中熟晚粳品种甬粳18,获得了2001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甬粳18能成为“十五”期间宁波市乃至浙江省晚粳稻的主栽品种,因其具有如下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2.
甬糯34系宁波市农科院在1998年秋用(甬粳24/台93~26)F6的株系作母本,嘉63作父本杂交,经5年8代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经区试和生产试验,在产量、抗性、米质、抗倒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舟山、宁波及生态同类地区作单季晚稻手栽或单季撒直播栽培,也可作连晚手栽。现已在舟山、宁波等地示范150hm^2。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中旬浙江东部沿海一带晚粳稻发生大面积生理性青枯病,仅宁波市发病面积就2.65万公顷以上,占21%,减产一成以上。减产主要原因是千粒重降低约11.5%, 每穗实粒减少14.9%。品种之间差别很大,轻重不一,乳熟后根系活力差,水分供求严重失衡的品种发病重;过量施用氮肥和搁田过重会加剧青枯倒伏;早播和生育期短的品种也易青枯。  相似文献   
4.
中熟晚粳甬粳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粳18属中熟晚粳,全生育期139.1d,半弯穗,穗大粒多,秆粗剑叶挺,叶鞘包节,后期青秆黄熟,根系活力强,功能叶寿命长。抗稻瘟病、生理性青枯病、纹枯病,抗倒伏能力显著好于对照品种宁67。米质与秀水11相仿。作连作晚稻手栽、抛栽,作单季稻手栽、撒直播远适宜。栽培上重点是培育壮秧和防治稻曲病。  相似文献   
5.
甬粳44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所育成的晚粳新品种,在浙江宁波栽培,表现中熟,抗倒耐肥、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较好,产量高而稳,1995年5月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示范面积1993年为3.18万亩,1994年达13.93万亩,1995年超20万亩。  相似文献   
6.
自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中,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由31.90万hm^2。下降为14.53万hm^2,年均调减1.74万hm^2,粮食总产减少57.9%,粮食自给率由94.8%下降为17.7%。外来人口已占全市总人口的41.3%,粮食缺口由10万t扩大到212万t,粮食安全风险已经潜伏。  相似文献   
7.
用弯穗型、抗病、丰产的丙89-84作母本,用秆硬、直穗型、谷黄叶青的甬粳33/甬粳23作父本,育成源大库大半弯穗产量高、抗病、抗倒、米质好、多用,又突出抗生理性青枯病的甬粳18。通过跨地区实施丰收计划、开展高产竞赛、高产示范能加速品种的推广。创新点是:抗生理性青枯病,半弯穗类型,可作连作晚稻抛栽。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是我市晚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瘟性能好的品种是育种者的主要目标之一。一般认为品种在山区、平原抗性是一致的,凡是在山区抗性好的,在平原也好,所以把在山区的抗瘟能力作为衡量品种抗瘟性能好坏的标准。大多把鉴定点设在山区的山垅田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晚稻生理性青枯病在宁波时有发生,特别是1998年10月中旬浙江东南沿海一带更为严重。水稻品种间发病差异很大,产生青葳的主要气候条件是大风、突然低温和干燥、造成稻株水分散失过快,根系水分 应跟不上,导致茎叶快速干枯。过量使用氮肥和搁田过重会加重发病,生育期短,灌浆快的品种易青枯。  相似文献   
10.
连作晚粳稻田中的籼稻,对连晚直播粳稻的产量影响很大,含籼1%减产2.5%,便未达显著标点;含籼5%减产17.0%;含籼10%减产22.1%,超过15%减产32.6%以上。连晚直播稻的含籼率临界值为1%。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有铲穗和每穗实粒数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