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简化已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CSPS),开发了简明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健康版)(CSPS-B-MH),对CSPS中与心理健康密切关联的题目进行了筛选及心理测量学检验.结果显示:(1)修订后的CSPS-B-MH由12个因子36道题构成.(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表明CSPS-B-MH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CSPS-B-MH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4)CSPS-BMH与CSPS原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1.CSPS-B-MH适合用于测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考察初、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学生 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① 生命意义感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初中阶段男女学生报 告的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均较为一致,高中阶段男女学生报告的寻找意义感均迅速上升,拥有意义感均迅速 下降,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随年级上升呈“剪刀差”趋势;② 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其拥有意义感与学习 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寻求意义感与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③ 寻求 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均通过学习动机正向显著间接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拥有意义感对学习成绩的正向总 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心理素质、领悟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建立了一个有调节作用的中介模型,并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2 03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青少年心理素质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②心理素质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③负性生活事件对该中介模型起到了调节作用,即负性生活事件较多时,心理素质和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认为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素质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过程会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抱负和志向这对相互等同、存在普遍混用的概念分别加以重新界定与区分。分别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抱负水平量表、志向水平量表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抱负水平的分布较为均衡,受人口学变量的影响比志向水平大;抱负和志向分别对幸福感中的情景性因子和持续性因子具有不同的影响偏向;两者的联合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抱负和志向两者的划分具有存在的合理性,符合抱负为近期期望和目标,志向为远期期望和目标,及两者在持久性、稳定性及社会价值判断上存在差异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5.
从心理素质双因子结构的视角探讨了心理素质的全局因子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中发挥的作用,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成都市2所小学共891名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小学生的学业成绩;(2)心理素质的全局因子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模型中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具有跨性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并探讨生命意义感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方法:运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和MLQ-C对676名来自10个省市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LQ-C包括寻求意义和拥有意义2个维度;2效度分析表明,寻求意义和拥有意义2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7,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和0.396,与心理素质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6和0.504,均p<0.001;3除动力的求成性外,心理素质诸因子与拥有意义的相关系数(r在0.148至0.518之间,p<0.001)均分别大于相应心理素质诸因子与寻求意义维度(r在-0.104至0.332之间);4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因子、个性品质因子及适应性因子对MLQ-C总分及其2因子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拥有意义的回归系数远大于对寻求意义的回归系数,尤其体现在实践的目的性和职业适应性这2个心理素质因子上.结论:MLQ-C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心理素质与拥有意义的关联性大于心理素质与寻求意义的关联性,拥有意义相对于寻求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