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绿化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行道树的品种、高度、胸径、应用频度及长势等指标。结果表明,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有树池式、树带式、混合式及其他4种形式,行道树树种有13种,隶属于11科12属,以香樟、杜英、法桐、垂柳为主,有4条道路的行道树长势较差,有明显的病虫危害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噻嗪酮·溴虫腈混配制剂中噻嗪酮和溴虫腈.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3、0.097;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8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9.73%.  相似文献   
3.
进行3种药剂防治莲缢管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10%吡虫啉WP2.0~3.0 g、5%啶虫脒EC 1.5 ~2.0 g对莲缢管蚜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极显著优于25%吡蚜酮WP各剂量处理,能有效控制莲缢管蚜的发生和危害,可作为防治莲缢管蚜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基本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晴 《福建热作科技》2007,32(1):36-37,18
简要回顾无公害农产品的起源、概念和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现状,重点总结无公害农产品6条关健性生产技术,归纳出无公害农产品的基本特征,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系统性、生态性、重点性和可追溯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1.8%苄氨基嘌呤·赤霉酸A4+ A7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8%苄氨基嘌呤·赤霉酸A4+A7水分散粒剂能提高黄瓜的坐瓜率和单果重,增产率18.21% ~42.98%.对黄瓜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无不良影响,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噻嗪酮·溴虫腈混配制剂中噻嗪酮和溴虫腈。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3、0:097;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8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6%、99.73%。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踏查、定点观察,并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初步记录到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69种,隶属12目28科57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各17种。统计分析重要值I.V.和分布系数ADC,保护区最重要的鸟类有7种,比较重要的鸟类有9种;广性分布的鸟类有15种,中性分布的鸟类有14种。  相似文献   
8.
为有序开展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按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查清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凤眼莲、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土荆芥、红火蚁、福寿螺6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发生面积分别为凤眼莲119.32 hm2,喜旱莲子草251.2 hm2,加拿大一枝黄花113.04 hm2,土荆芥发生面积3.14 hm2,福寿螺25.12 hm2,红火蚁9.42 hm2。根据它们的危害性作出了风险评估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7种杀螨剂常规用量对柑橘红蜘蛛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的药剂为三唑锡25%可湿性粉剂和阿维菌素1.8%乳油;而丁醚脲25%乳油、苯丁锡50%可湿性粉剂和螺螨酯240克/升悬浮剂的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强,尤其是苯丁锡50%可湿性粉剂。此外,哒螨灵15%乳油的速效性在几种药剂中仅稍差于三唑锡25%可湿性粉剂,但持效性却是几种药剂中最差的;而炔螨特57%乳油相对其它药剂而言,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一般,持效性也仅显著好于哒螨灵15%乳油。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制剂增效技术在茶叶上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农药具有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不杀伤天敌和有益生物和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适合无公害茶叶、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的要求,是今后农药发展的方向.然而,生物农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生物农药防治害虫的迟效特点,影响了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为了扬长避短,扭转生物农药的不利局面,我们于2004年~2005年分别在福安农垦茶叶有限公司所属的福安市坦洋茶场、浦城县仙阳茶场、安溪县芦田茶场、霞浦县茶场、松溪县茶场等农垦农场场其及周边乡(镇)茶园,进行生物农药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