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瀛茶事略说福建省博物馆林蔚文日本是一个饮茶习俗盛行的东方古国,早在中国的隋唐时期,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以及遣唐使和留学僧的大量来唐,当时中国国内早已流行的饮茶习俗不可避免地开始传入日本。从文献记载看,日本圣武天皇的天平元年(729年)就有了饮...  相似文献   
2.
林蔚文 《农业考古》1991,(1):316-320
1、菘菜《三山志》:“菘菜与芜菁相尖,茎叶不光者为芜菁,茎短叶阔,厚而肥者为菘。”《闽书》除引上述之载外,还说:“周颙所谓秋末晚菘是也。张九龄自幽京携种归曲江种之,闽中呼为张相菘。曾师建记谓北地无菘南地无芜菁,体性相似而形状不同,地土然也。”《闽产异录》:“八闽通志:与芜菁相类,梗长而叶不光者为芜菁……福州泉州皆产菘。2、芥菜芥菜变种甚多。《三山志》:“芥菜似菘而有毛,味辛辣,此青芥也。紫芥茎叶通,叶多作(米斋)食之.最美。白芥  相似文献   
3.
(四)、油料作物类福建古代油料作物种植的历史也较早,其品种将近十种,大多数可供食用。《闽产异录》对此有一段综述:“闽诸郡皆产茶子、桐子、菜子、兴化、福清产落花生及各豆,故诸郡皆设油厂,榨茶子为茶油,麻子为麻油,菜子为菜油,落花生为生油,各豆为豆油,以上五种皆可食。茶油为上,豆油为下,菜油暑天兼以制烛,可经日晒。乌  相似文献   
4.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5,(3):220-222
2005年5月,拙作《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出版,此后分别寄给海内外的有关学者。2005年6月初,日本木下教授收到书后,从熊本大学发来邮件,除了表示感谢之外,她还告诉了一个令人难过的消息:国分直一先生和刘茂源先生于今年1月和4月不幸先后辞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即刻给木下教授回信,说:“此时我的心情非常难过,真的非常难过!”  相似文献   
5.
百越民族的农业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3,(3):211-217,225
一、百越民族分布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百越民族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今越南北部等地区 ,地理纬度不超过北纬 32° ,属热带或亚热带区域。从地理形势看 ,分布在山地、丘陵、平原及江河海湾等 ,这就必然构成了百越农业与采集捕捞业并举的经济特点。春秋前后勾吴、于越居住的今江苏、浙江及上海等地 ,位于长江下游 ,东海之滨。除部分山地丘陵外 ,这一地区东南地势低平 ,平原辽阔 ,湖泊众多 ,水网密布。著名的杭嘉湖平原及宁绍平原等 ,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等江河冲积或湖沼淤积的平原 ,土地肥沃 ,湖泊密布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农业作物的优良种植区。…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地处东南,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青山绿水,适于耕作。早在几千年以前,原始人类就已经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农业耕作的痕迹。近几十年来,全省各地陆续发现出土的许多文物,展示了几千年来福建地区古代农业的一些状况。位于闽江中下游流域的闽侯县昙石山新石器晚期遗址是本省中部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遗址之一。这里的出土物下层以小型石器如锛、斧等为主,中层则明显增加了石镰、石(蚌)刀、石钺等有关农业生产的工具(图一、1、2、3),都反映了当时该地区农耕的一些情况。与福州毗邻的福清县东张新石器晚期遗址则在石研磨器及烧土中发现了稻草的痕迹,这为闽中地区原始  相似文献   
7.
德化窑茶具略论福建省博物馆林蔚文林桂枝福建省南部山区的德化县,自北宋以来的近千年间,大量生产各种瓷器,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白瓷闻名于世,德化窑因此也在中国古代名窑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宋代以来德化窑烧造的大量茶具等生活用品,却似乎没有受到人们太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唐物天目”茶盏在日本的传播福建博物馆林蔚文所谓天目茶盏,是一个不尽准确的称呼。关于其称谓的来源,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一说宋元时期,地处浙江北部的天目山中有许多寺庙都使用一种黑色釉的茶盏,这些茶盏经在天目山的日本留学僧侣带回国内,久而久之,遂在日本称为...  相似文献   
9.
林蔚文 《农业考古》2002,(2):129-134
福建种茶、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光阴了。从现有的古籍文献记载看 ,唐宋时期福州的方山和闽北的武夷山即已名闻中外。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已经分别提到福州的方山之茶和建州的武夷之茶 ,称之为“其味极佳”。宋代在建州北苑建立御茶园 ,其茶列为贡品 ,于是武夷之茶名声大振于天下 ,上至宋徽宗 ,下至一些文人墨客 ,无不对其称赞有加。如苏东坡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 ,我欲上蓬莱”之吟 ,范仲淹则以“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此外 ,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  相似文献   
10.
二、栽培园艺从本文第一部分可以看到,福建古代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栽培地域广泛,许多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历代劳动人民逐渐掌握了各种作物的园艺栽培技术,许多园艺技术于促进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的至今仍为人们所沿袭。根据唐宋以来有关史籍方志资料记载,古代福建农业经济作物的栽培园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