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4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实验已证明胰胆返流与胆石形成有关,本文测定了部分胆石病人血及胆汁淀粉酶的活性水平,以探讨胰胆返流与胆石症的关系.测定方法:胆石组45例,对照组12例,分别采集术前血及术中胆管胆汁,术后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细胞粘附分子与淤胆性肝疾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粘附分子是一类能介导细胞 /基质粘附的糖蛋白。虽然早在 15 0多年前人们就观察并报道了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是一种复杂的细胞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但直至本世纪80年代 ,细胞粘附分子的机制才被逐渐阐明 ;细胞粘附分子除参与免疫调节、免疫损伤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外 ,还在炎症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 ]。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机体的防御功能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发挥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2~ 4] 。近几年 ,有关淤胆性肝疾病时胆汁淤积致肝的损伤、功能障碍及感染与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4.
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30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者24例和胆囊息肉6例。30例中有29例获手术成功,1例因胆囊萎缩在术中转为开腹术,出现并发症者4例,其中1例因胆素床出血转为开腹后发现出血已停,另3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手术时间最短15min,最长87min,平均28min。住院时间最短4天,最长11天,平均6.5天。  相似文献   
5.
1991~1993年6月,采用一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5例中、高位无肛病儿。结果:5例中除1例术后第2天因硬肿症死亡外,余4例术后大便控制功能与同龄正常儿相近(其中1例术后在熟睡时偶有少许稀便排出,但3个月后与正常儿相近)。讨论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提出了适应征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后不同盆腔引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98例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后采用经腹部腹膜外(经腹部组)或经会阴(经会阴组)的两种不同的盆腔引流方式进行比较。结果:经腹部组的会阴部伤口一期愈合率高,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腹部腹膜外盆腔引流方式有更好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动物实验已证明胰胆返流有致石作用,但临床上咀石定患者胰胆返流率有多少?它与胆石症急性症状发作是否有关?文献尚少报道。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以下研究:本文侧定方法与结果判断,用温氏稀释法。胆汁淀粉酶值大于血清二倍以上者判为胰胆返流阳性。标本采集胆石组45例,胰胆返流阳性3 6例(80%),对照组12例,返流阳性二例(16.7%),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8.
9.
glypican-3是一种膜性(membranous)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其结构特殊,影响多种生物效应分子,对组织、器官的发生、发展起关键的调节作用。自1995年被人们发现以来,glypican-3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就glypican-3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与肝细胞癌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是由于肝内、外胆管的机械性因素造成的胆汁瘀积,引起全身多系统病变的临床病症。随着对胆汁酸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其在阻黄中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