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8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以盐碱化湖泊和池塘水进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幼虾生长试验,探讨碱水环境对虾体重生长速度与Ca2 、Mg2 、Ca2 Mg2 质量浓度及(1/2Ca2 )/(1/2 Mg2 )的关系,为碱水水域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碱度为10.32~38.50 mmol/L、盐度1.02~3.34g/L、pH 8.5~9.5的水环境中,体长为10~20 mm的幼虾饲养27 d的体重生长速度为(0.95 0.18)mg/d,存活率(47.5±14.5)%.不同水环境存活率差异显著(P<0.01),体重生长速度差别不明显(P>0.05).体重生长速度与环境因子问的相关性不明显.通过驯化提高幼虾对水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碱水水域养殖对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东北松嫩平原碳酸盐类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野外条件下利用养鱼的天然泡沼水进行了试养.结果表明,淡化幼虾在盐度0.036%~0.099%的天然碳酸盐类淡水环境可生存48h,在盐度0.1%~0.35%的碳酸盐类半咸水环境的生存时间不超过24h.淡化幼虾在天然碳酸盐类水环境生存的障碍因子,可能是K^+、Na^+、Ca^2+、Mg^2+(尤其是K^+)的浓度较低;Na^+/K^+值、Ca^2+/Mg^2+值偏高或偏低;CO3^2-、HCO3^-浓度及碱度、pH、离子系数较高.认为通过适应性驯化,提高幼虾对综合水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是内陆碳酸盐类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梯级组合式开发利用盐碱泡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级组合式开发利用盐碱泡效益高大安市叉干乡庆发村农民利用一口60亩的天然盐碱荒泡,机井水源,实行泡底养鱼、边坡种稻、岸边植粮养猪养鹅的梯级开发,综合经营。1990-1993年共获纯利29760元,亩均124元,收到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为松辽平原低洼...  相似文献   
4.
杨富亿 《水利渔业》1995,(4):34-36,40
庆学水库地处东北西部风沙盐碱干旱区,养鱼水面12.4ha,通过引种水草、合理放养、增殖资源、主施有机肥、辅施化肥等综合措施,1990-1994年成鱼年产量平均1411.4kg/ha,较试验前增加11.2倍,年均递增32.3%。还探讨了该区盐碱水库养鱼中生态环境改良、有机肥施用方法、化肥养鱼及主养鱼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低山丘陵区种麦与养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富亿  邵庆春 《吉林农业科学》2000,25(5):54-56,F003
1997~ 1999年 ,在柳河圣水科技示范区 ,利用 2块面积合计为 1 51hm2 的河漫滩低洼易涝耕地 ,进行了种麦与养鱼的试验。鱼、麦产量分别为 2 793 3kg/hm2 和 3874 0kg/hm2 。其经济效益高于单一种麦、单一养鱼及麦收后复种其他作物等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内陆苏打型水域移殖对虾的可能性,野外条件下进行了幼虾生存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体长为2.0—3.0 cm的凡纳滨对虾在pH 7.7-9.0、碱度4.13-10.10 mmol/L、盐度0.036%-0.099%的苏打型淡水环境可存活48 h;在pH 8.3-9.5、碱度9.80-38.78 mmol/L、盐度0.10%-0.35%的半咸水环境存活时间不超过24 h;Ca^2+浓度、Ca^2+/Mg^2+、离子系数、碱度及pH是影响对虾生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通过驯化适应,提高对虾对水环境一系列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适应能力,是内陆苏打型水域移殖对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日本沼虾对东北地区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能力,探讨碱性湖泊增殖与养殖日本沼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pH为7.72~7.81、碱度7.87~14.49mmol/L时,含盐量对幼虾毒性作用的24h半数有效浓度为3.17g/L,95%置信限3.02~3.32g/L。在pH为7.85~8.07、碱度16.97~26.96mmol/L时,含盐量对幼虾毒性作用的24h、48h、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95、6.84、5.77g/L,95%置信限分别为7.74~8.11、6.69~6.99、5.59~5.93g/L。日本沼虾对东北地区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上限为3.69g/L,耐受限8.65g/L,耐受范围4.25~8.19g/L,长期生存所适应的含盐量为1.52g/L。碱性水环境下日本沼虾对含盐量的适应能力将下降。东北地区含盐量在4.0g/L以下、碱度在10~30mmol/L的碱性湖泊可以增殖与养殖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8.
以虾塘水添加天然碱泡水为实验用水,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并对幼虾进行天然碱性水域生存能力实验,以期探讨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环境pH为7.33~7.41、盐度3.62‰~3.56‰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EC50值为2.78mmol/L。水环境pH为7.41~7.62、盐度3.56‰~3.45‰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及96hLC50值分别为12.94、11.89及11.65mmol/L,SC值为3.10mmol/L。水环境盐度在3.87‰~6.07‰条件下,碱度为5.37~19.71mmol/L时,pH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LpH50值分别为9.26~8.54和9.14~8.47;碱度在5.37~14.66mmol/L时,pH对幼虾的24h、48h、72h及96hLpH50值分别为9.26~8.98、9.14~8.86、9.10~8.80和9.00~8.80。水环境碱度分别为5.37、10.72、14.66及19.71mmol/L时,幼虾的SpH值分别为8.42、8.23、8.14和7.85。当水环境碱度在25.33~36.42mmol/L时,碱度和pH已先于盐度限制幼虾生存。幼虾在碱度为38.78mmol/L、盐度3.29‰、pH9.41的天然碱性水域可生存5~9h。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尚无法适应东北地区高碱度、高pH的碱性水域。  相似文献   
9.
沼泽地是一种特殊的可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泥炭沼泽地土壤保水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水源充足,水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丰富,鱼类天然饵料基础较好,开发养鱼时,宜采用增加池底坡降技术,建造较大面积的池塘,并保留一定数量的原始沼泽基底层和植被,因地制宜地采取鲢鳙草鱼结构、鲤鲫草鱼结构、混养鲇鱼结构以及蝲蛄-鱼结构等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渔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东北苏打盐碱地实施鱼 稻 苇 蒲生态渔业模式效益显著 ,平均单产水稻为 6 0 2 4 .2kg/hm2 、芦苇 8336 .2kg/hm2 和蒲草 7387.6kg/hm2 ;平均鱼产量稻田养鱼为 912 .1kg/hm2 、蒲塘养鱼 35 37kg/hm2 和苇塘养鱼2 76 6kg/hm2 ;平均净收入 5 6 6 7.1元 /hm2 ,产投比为 2 .0 74。 1个生长期节水 1.9万m3 /hm2 ,节约化肥 2 90kg/hm2 ,降低土壤盐分 5 0 7kg/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