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邻域相干系数估计的PolInSAR树高反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树高反演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邻域窗口相干系数估计的Pol In SAR树木高度反演算法。该算法首先求取4对全极化干涉SAR图像的最优干涉相位图,再以局部窗口内像素的幅度和相位联合条件概率密度为准则选取与当前像素满足独立同分布的样本,进而获得相干系数的准确估计值,最后采用三段法进行树木高度反演。对仿真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提高观测场景中树木高度的反演精度,并且能够很好地保持图像中的边界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积极地参与了家乡的农村建设,为家乡供给了大量的农村公共产品。家乡的交通道路、农田水利、公共学校及社会救济等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商人的大力投资和赞助。明清江右商帮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大力供给有力地推动了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77-1878
明清时期,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黜俭崇奢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性消费方面。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明清时期江西地区出现的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试述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606-1607,1642
对明清时期黔东农村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选择布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嗜食作用3类代表性经济作物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经济作物的刺激下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口的多少对某一地区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外来人口大规模迁入梵净山地区,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梵净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梵净山地区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随之得到开发。但另一方面,由于梵净山地区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外来移民的大量进入又导致在山区开发中出现了开发不当、自然环境破坏等问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梵净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是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定期复查是现阶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现状调查、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方法。通过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连清”),能真实地反映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客观、准确地评价林业经营管理效果,为林业发展宏观决策和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下面笔者简要介绍一下云南省会泽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立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会泽县的基本情况,对石漠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会泽县县城面山石漠化造林技术,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锦伟 《农业考古》2013,(1):147-150
明清时期江西农民的弃农经商现象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在商品经济、农民生存压力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弃农经商的不平衡性对江西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使明清时期江西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也出现了不平衡性,江西社会变迁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文化.贵州羌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贵州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具有自我调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这些生态文化内涵给我们现今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随着贵州的进一步开发,其酒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历史悠久、酒品众多、分布广泛、质量上乘、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酿酒业逐渐步入高峰时期。明清贵州地区酒业的兴盛,为如今独树一帜的贵州名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