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田间试验和大田普查结果表明,杂交稻不同组合对水稻普通矮缩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特优420、冈优22等组合抗性差,发病株率高达21%以上;而D优63、特优77、协优9308、D优68等组合抗性较强,病株率仅0.75%~3.4%。因此,引进推广杂交稻新组合之前必须做好品种抗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五个新恢复系制种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明恢86、榕恢689、将恢155,将恢326,明恢82等新恢复系配制的早、晚杂交新组合,在生产上崭露头角,在试验、示范中,深受各地农户欢迎,有的组合已通过省或地的品种审定。为了促进这些组合的推广应用而进行本试验研究.一、试验设计试验在将乐县良种场进行。参试新恢复系明恢86,明恢63,明恢77,榕恢669,将恢155,将恢326等分别由三明市农科所,将乐县良种场等育成单位提供。试验于4月15日始播至5月27日止,每隔7d播1期,共9期。每期秧龄30d,单本双龙出海栽插,每期插56株,各恢复系叶龄观察每期10株,每隔3d记载一次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闽西北山区是我省稻瘟病组成复杂、有繁多强致病小种的分布地带菌。根据宁德、建阳、三明三个地(市)五年来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普查测定表明:其一、1982年和1983年这些地区早稻大面积生产用种的更换,促使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和频率的相应变化,总的趋势是小种组成趋向复杂,优势小种向致病力更强的方向发展。如建阳地区1983年更换“二红三七”品种之后,提高了对ZB群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杂交水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三多三少”现状,较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在抓好育种的同时,注重栽培研究与应用推广,提高对稻瘟病市场准入标准,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种质资源研究成果共享及重视基层农技队伍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明恢339等10个恢复系分期播种试验观察,观察结果认为:10个恢复系均为感温偏基本营养型品种,不同的播种期生育期有明显差异,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其生育期相对缩短,而主茎叶片数和有效积温变化不大;10个恢复系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特性,制种的差期安排以时差推算法较为适合,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同时还要以叶差积温作为综合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6.
恢复系明恢82是以IR60作母本,与圭630杂交选育而成。具有恢复谱广,配合力好,抗稻瘟病,米质好。用明恢82配制的汕优82具有抗稻瘟病性强,大穗粒多,丰产性好,穗期耐高温,结实率高。参加全国、福建省、三明市三级区域试验,产量显著比对照增产,1998年3月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被福建省、三明市列为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该组合已在全国南方稻区各省大面积示范推广。还介绍了明恢82及其配制的组合汕优82主要农艺学与生物学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7.
一、“8706”以“78130”为母本与“温抗3号”杂交,1987年春定型的新品种。 1987年早季本所品比,3月18日播,4月19日单本插,6月13日齐穗,7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15天,比“金早6号”早熟6天。1988年本所示范4.25亩,3月16日播种,4月24日插秧。6月10日始穗,14日齐穗。抽穗期比“78130”早5天,比“红410”迟1天。 87年单本小区测产,亩产334.06公斤,比“金早6号”减3.82%,方差分析不显著,大区单本繁殖亩产403.3公斤。株高89厘米,株叶态好,分蘖强,纹枯病轻,后期熟色青枝腊秆。单本插亩有效穗19.6万,每穗103粒。结实率96.0%,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稀植试验初报陈茂顺,李文绍,黄再理(将乐县农科所,35330)根据三明市ig94年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验方案,我所承担了县科委,人事局、农业局三家下达的“水稻旱育插植密度与不同本数”的试验任务。一、试验设计与内容试验采取裂区试验设计,品种为...  相似文献   
9.
10.
增产菌是北农大研制的新产品,该菌在水稻、大豆、蔬菜等各类作物上应用,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增产,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菌对水稻具有增产增收之效果,1996年我们在单季晚稻田进行沾秧根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们况试验在本所单季稻田进行,品种为汕优?0,4月21日播种,5月26日插秧。试验在同一块田进行,面积1.2亩,以不沾秧根为对照。具体操作是,增产菌209兑7K10kg,秧苗沾根后,将水挤干放置田埂上,插秧时,用秧盆盛秧。试验施肥水平同一,收获时对应测3个点,每点进行单打单晒,称其于重,并折成亩产,两处理备取5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