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作换茬要注意预防长残留除草剂药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残留除草剂药害十分严重 近年来,黑龙江省因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也带动了长残留除草剂的使用,从而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残留药害问题。例如,2003年.黑龙江垦区宝泉岭农场大豆田150亩,用20%氯嘧磺隆(豆磺隆)除草,下茬种水飞蓟,造成死苗烂根绝产;当年长水河农场一农户100多亩大豆田用普施特(豆草特、咪草烟)除草,下茬种小麦,心叶发黄、不长,严重减产;锦河农场杨帆种大豆,  相似文献   
2.
残留动态试验,20%杀灭菊酯乳油1500、3800和4000倍液喷洒甘蓝,叶片上农药半衰期3.6—6.5天,平均5天。田间不同浓度和施药次数试验,30和60ppm,各分别施药1、2、3、4次,同时收获检测,无论包心部分或边叶均未检出农药残留。按常用药量施药,5天后甘蓝上残留量均低于1ppm,建议该农药在甘蓝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微生物研究室开发的武夷菌素(BO-10),在1990年末通过验收和成果鉴定后,于1991年5月转让给黑龙江省肇东市生物制品厂投入正式生产,并被列为全国生物制剂协作网推广药剂。1991年6月11-12日黑龙江省植保站主持在哈尔滨召开了《武夷菌素  相似文献   
4.
5.
6.
1979年7月于黑龙江省鸡西发现香蒲(Typha latifolia L.)的花序被黑粉菌危害,形成黑穗。兹将香蒲上的这一黑粉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来对农药残留动态进行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锁定用药作物,对未用过药的作物后茬,可放心种植马铃薯。一些豆田除草剂对马铃薯易产生药害,因此要采取以农户为单位,通过各户仔细回忆自家田  相似文献   
9.
1980年秋,我们于黑龙江省肇州县乐业公社东风大队调查,发现向日葵列当。1981年7月省农业局组织向日葵栽培重点县开展调查,进一步澄清了发生范围,现初报如下。一、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单生,肉质,颜色为黄褐色或褐色,无叶绿素;没有真正的  相似文献   
10.
一、黑龙江省开创了种植冬小麦的新纪元历史上黑龙江省是春小麦重点产区,最高时每年播种3000多万亩,给北部地区的豆麦轮作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因种植春麦经济效益低,播种面积下降到300多万亩,空出的地多是种大豆,加剧了大豆重迎茬,又造成大豆产量不高,品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历史上黑龙江省不能种植冬小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