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2013-09-19日在外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A3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因"Stanford A3型主动脉夹层"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2018-11-18日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查,患者无头痛头晕,无意识不清,无恶心呕  相似文献   
2.
<正> 子长县涧峪岔是个自然条件差,灾害频繁,生产水平低的贫困山区。今年春季,这个乡在地、县科技人员帮助下,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使春蚕获得好收成。全乡发青松×皓月、陕蚕3号等良种630张,产茧2079公斤,蚕茧收入24.948万元,户均304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发种数量增加230张,总产增加1.279万公斤,产值净增15.368万元。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腰鼓型混合机和V型混合机混合时间对混合均匀度的影响,以确定满足生产实际的最佳混合时间。以扬州大学饲料厂生产的复合预混料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按混合时间分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每个重复取10个样品。采用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其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在装载系数为0.42工况下,腰鼓型混合机的最佳混合时间为4 min,对应的变异系数(CV)为4.68%,混合时间对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V型混合机的最佳混合时间为11 min,变异系数(CV)为4.19%,混合时间对变异系数影响极显著(P<0.01)。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机型选择适宜的混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及随访原则。方法 15例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中,6例良性病变,边界多清楚,部分周围伴有间质改变;4例癌前病变,边界模糊,伴有部分实性成分;5例恶性肿瘤,边界毛糙,实性成分居多,且部分伴有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MS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中,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棘状突起、界面毛糙等是肿瘤恶性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田中存在的壕沟、田埂、石块、电线杆等障碍物使得插秧机无法保证作业连续性和插秧直线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插秧机绕障路径规划策略。通过增加插秧机实时位置与目标作业点的相对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来动态改变势场大小,同时设立了虚拟局部目标点来弥补传统人工势场法目标点不可达和局部最小点的算法缺陷;将插秧机简化为二轮车模型,建立插秧机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得出插秧机速度、行驶航向角和前轮转角表达式,以横向偏差与航向偏差作为评判路径优化效果的因素。转向控制器以复合模糊PID算法控制插秧机的转角,不断减小理想前轮转角与实际转角的偏差,实现转角最优化;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检测道路障碍物并结合RTK-GPS实时更新位置坐标,设计出插秧机绕障转向控制策略。通过Matlab对优化的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障碍物不在影响范围内,插秧机直线追踪的最大横向位置偏差为5cm,平均偏差约为2cm,最大避障横向偏差小于0.5m,优化后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可避免目标点不可达的问题。基于洋马VP6E插秧机作为实验平台进行了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插秧机以速度0.5、1.0、1.5m/s行驶时,左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218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30.1491°,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5m,平均航向偏差为3.12°;右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459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25.2294°,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3m,平均航向偏差为3.36°,所设计的避障方法可满足插秧机在农艺作业过程中的避障要求,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型预测的插秧机路径跟踪控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插秧机路径跟踪更高频的控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以模型预测算法为基础设计自动驾驶控制器,通过简化农机车辆模型、线性化运动学方程、制定约束量,实现以当前状态量p=(x,y,θ)预测下一时刻的车辆状态,控制自动驾驶插秧机沿参考路径行走。通过在Matlab中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控制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直线路径跟踪横向偏差小于0.02m,航向偏差小于0.08°,曲线路径横向偏差平均值为0.022m、航向偏差平均值为0.699°,可用于实车试验。另外,以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通过设置不同车速验证算法的鲁棒性,直线路径跟踪平均横向、航向偏差分别为0.021m、6.187°,曲线路径跟踪平均横向、航向偏差分别为0.450m、10.107°,可满足自动驾驶插秧机路径跟踪精度及实时性需求,为农机路径跟踪控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玉米籽粒收获机低损脱粒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受场地和季节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套低损脱粒智能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由仿真平台控制器、操作面板、演示面板、扶手箱、显示器和上位机组成。分析了玉米籽粒收获机低损脱粒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收获控制器的测试需求,建立了玉米籽粒收获机关键作业参数调节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STM32F407型单片机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并完成了试验台设计。进行了仿真平台和玉米籽粒收获机在空载条件下的作业参数调节开环对照试验,其中,滚筒转速仿真误差的数学期望为0.126r/min,标准差为0.776r/min;作业速度仿真误差的数学期望为-0.022km/h,标准差为0.094km/h;凹板间隙仿真误差的数学期望为0.041mm,标准差为0.147mm,验证了仿真平台对执行机构调节过程模拟的有效性。进行了信号模拟测试和收获控制器自动控制策略仿真测试,结果证明了仿真平台可用于玉米籽粒收获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和控制策略的测试,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大围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10月在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选择4个不同海拔的采样点,采集0-100cm剖面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和土壤腐殖酸、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研究其垂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高海拔剖面土壤有机碳明显高于低海拔剖面,4个采样点剖面有机碳平均含量表现为(18.84±14.42)g/kg(海拔1 465m)(13.94±6.05)g/kg(海拔1 402m)(11.95±9.20)g/kg(海拔1 002m)(11.05±7.97)g/kg(海拔800m)。(2)土壤有机碳、腐殖酸含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而腐殖酸占有机碳的比例会有所增加,胡敏酸和富里酸比值(HA/FA)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全氮、全磷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中粉粒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腐殖酸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总之,大围山森林土壤有机碳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明显,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腐殖酸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占有机碳比例却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其与海拔高度并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小麦对镉的吸收、富集及其镉污染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小麦镉吸收和富集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小麦各部位镉的富集系数,小麦不同部位镉富集顺序为:根>叶>茎>籽粒。土壤镉安全阈值是保障小麦质量的重要指标,小麦籽粒中镉含量可以由土壤中总镉含量及pH值来预测。对3类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有效态镉进行探讨,发现这些浸提剂浸提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与小麦镉含量间的相关性顺序为:络合剂类>中性盐类(CaCl2)>稀(弱)酸类。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展望,以期为今后小麦镉污染预测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植株中镉、硒含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镉污染水稻喷施叶面硒肥,研究了外源硒对水稻植株不同部位中镉、硒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硒肥均能有效降低水稻根系、秸秆和籽粒中镉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1.99%~19.85%、33.95%~70.78%和25.93%~47.06%;施用硒肥的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各组织器官中硒含量,水稻根系、秸秆和籽粒中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0%~300%、366%~450%和162.5%~2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