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菜用大豆属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种,通常是指R6期 ̄R7期籽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青食用大豆的总称。简述了菜用大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品种选择标准;对近年来菜用大豆的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和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春播玉米高产优质生产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第二位。玉米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贯穿于第一、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依靠动员科学家推动科普事业,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创新科普活动,针对科普工作和活动经常出现“权威性不够”,“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根据长期从事农业科普工作的实践,对科普“失真”,“失声”,“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菜用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菜用大豆属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种,通常是指R6期~R7期籽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青食用大豆的总称。简述了菜用大豆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品种选择标准;对近年来菜用大豆的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和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优质专用小麦近年市场行情看好.据统计,2003年,河北强筋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一般保持在每吨1180元至1240元之间,每吨比普通小麦高出130元左右.从每亩收益看,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明显要高.以2003年为例,江苏省优质弱筋小麦亩减税纯收益为65.3元,比普通小麦高出138%.由此可见,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冯桂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24-129
本研究从服务受体农户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7个样本村为对象,对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的采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建池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影响农户对沼气后续管理有偿服务采用意愿的农户个体因素为,户主年龄与采用意愿呈显著负相关、户主的教育水平与采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与采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农户耕地面积与采用意愿呈正相关,农户不同的种植结构对采用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农户不同的养殖结构对采用意愿的影响差异显著,养殖猪牛羊的农户更愿意采用有偿服务。环境因素为农户对沼气改善环境功能的认知程度与采用意愿差异显著,农户对服务网点的评价与采用意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冯桂真 《农学学报》2020,10(4):89-92
农业科普工作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农业科普创作是将深奥、抽象的农业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传播,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公众农业科学素养,是农业科普工作的源头。笔者从创作的选题、创作队伍的组建、创作手法、传播渠道以及存在问题和建议5个方面进行讨论。创作选题要分析了解受众目标与受众需求;组建包括科学家团队、科普创作团队与媒体渠道在内的协作团队;创作时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注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创作技巧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借助互联网扩宽科普作品传播渠道。文章最后就如何改善农业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与培养专兼职科普创作队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沼气事业迅速发展与社会化后续服务体系滞后矛盾日益凸显,农户对管理的现实需求与网点服务有效供给是否平衡,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终端农户人手,通过对219户和7个村级服务网点的调查发现,存在着双方严重信息不平衡,农户的现实需求与网点服务供给不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以志愿精神和科学精神为统领,通过高层与基层两类科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及“两带两促”科普新模式推广,用崇德向善和雷锋精神驱动城乡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农民,在不需政府投资、不占国家资源、尽其所能不计报酬情况下,无偿服务农村农民,是今后构建农村科普新格局、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中国农学会广泛动员和吸纳涉农科教工作者及农技推广人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涉农企业家、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等加入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塑造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队伍结构,建立起了一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截至2022年5月,已建立136支服务分队,志愿者近3000人,形成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用得上、留得住、常在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保障了科普资源常年扎根农村,形成了农村科普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难题,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