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按亲缘关系追溯构建一套以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骨干的早籼稻系谱材料,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种植,研究不同年代早籼稻品种的植株形态性状变化及其发展演变特征,并分析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在演变进程中,植株形态性状变异较大,品种间均达极显著差异,从早期高秆品种到近期高产品种,株高呈明显降低趋势;冠层功能叶片的形态演变主要表现为叶长变短,叶宽无多大变化,最终叶面积下降,这是矮化育种和株型育种的直观体现.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在于株高、叶长和叶面积,因此认为早籼稻品种改良应保持现有株型配置的同时,适当增加株高和叶长,以提高冠层功能叶面积和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与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