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超银  于秀琴  于景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41-12443
[目的]为了保障和提高半干旱区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粮食生产,增强春小麦对旱情的抵御能力。[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春小麦生长和耗水规律的影响,通过作物形态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确定半干旱区春小麦适宜播种期。[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春小麦生育期缩短,苗期最为明显;叶面积指数、千粒重和全生育期耗水量等均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减小,早播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到6 907.5 kg/hm2和6.2 kg/m3。[结论]建议在辽西半干旱区采用适时早播种植春小麦。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丹玉77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生育期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处理均不利于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且随着干旱程度增大,作物生长受抑加重,减产加剧;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玉米生长和最终产量较容易受干旱影响,而灌浆期受旱影响相对较小;苗期轻旱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对照处理,但其他处理WUE均降低,且随着干旱的加重而减小.因此,在研究区当水资源难以得到保证时,建议在玉米苗期轻旱控制或灌浆期干旱胁迫,避免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  相似文献   
3.
以丹玉12为材料,研究辽西半干旱区控制灌溉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株高影响不大,茎粗和单株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叶面积指数、日耗水量、阶段耗水量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全生育期高密度处理玉米总耗水量高出低密度处理22%;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节水和增粮目的,在辽西半干旱地区控制灌溉条件下,丹玉12种植适宜密度为5.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为减缓干旱造成的粟米减产现象,寻求辽西北粟米种植区最优的灌溉模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雨养对照(Rain-fed Control Check,RCK),轻度非充分灌溉(Moderate Deficit Irrigation,MDI)和重度非充分灌溉(Severe Deficit Irrigation,SDI)3个处理,对粟米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RCK处理,MDI和SDI处理均可提高粟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MDI和SDI灌溉处理分别较RCK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19. 98%和19. 57%。MDI和SDI灌溉处理可显著提高粟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重,而对穗长、穗粗和百粒重无显著影响。MDI和SDI灌溉处理分别较RCK处理显著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分别34. 25%与31. 01%和26. 55%与27. 68%。综合经济效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推荐轻度非充分灌溉MDI处理为适宜该地区最优的灌水模式,其产量为8. 09 t·hm~(-2),净收益最高达24 114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辽西地区不同节水补灌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2013年进行了膜下微润灌、膜下滴灌、膜下微喷灌、裸地微润灌、裸地滴灌、裸地微喷灌、传统漫灌和无灌溉处理的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条件下,所有灌溉处理中覆膜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均最高,其次是膜下微喷灌。膜下滴灌和膜下微喷灌较传统漫灌分别节水31.3%和30.8%。传统漫灌耗水量最大,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无灌溉处理产量最低。膜下滴灌比较适宜于辽西旱作区玉米节水种植。  相似文献   
6.
<正>油麦菜是莴笋的一个变种,分为尖叶和圆叶两种类型,叶色鲜艳嫩绿,茎叶均可食用,清炒后仍保持绿脆清香,也可做汤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油麦菜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正>1品种选用西兰花品种较多,不同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只有依据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其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品种的确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品种和种植密度是辽西地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的参考依据。以稀植型品种丹玉12(DY12)和密植型品种中地77(ZD77)为试验材料,各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耗水量、产量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两品种茎粗、单株叶面积均逐渐降低,株高、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area index,LAI)逐渐增加,DY12茎粗和ZD77株高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DY12的茎粗、株高均大于ZD77,而ZD77的LAI大于DY12表现出较强的耐密性。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ZD77小于DY12。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除穗粗、穗行数及百粒质量外,种植密度对DY12其余产量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种植密度对ZD77各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在WUE方面,DY1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时,WUE达到最大值(2.48kg/m3);ZD77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该地区生产上应选择密植型春玉米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可以达到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讨辽西地区不同播期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2017年以辽春13号为供试材料,开展3个不同播期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春小麦耗水规律基本一致,苗期需水量较小,进入拔节期后需水量增加,灌浆期以后需水量逐渐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田间总耗水量呈减少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同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3月10日播种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同时净效益也最高。播期是影响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建平地区春小麦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10日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