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夏引黄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及其气候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1998年FAO修正彭曼蒙特斯公式,利用宁夏引黄灌区8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各气象站逐月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各气象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各气象因子与ET0的相关系数。分析了ET0空间分布特征、年内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以东各站的ET0值均大于黄河以西各站的ET0值;除石嘴山站外,各站5~7月份的ET0占全年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后比80年代前有所下降;除石嘴山站外,各站的ET0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在1990年后更为明显;气温呈递增趋势、相对湿度呈减少趋势、温差在逐渐减小;相对湿度和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平均风速对ET0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泵站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水泵台数为优化变量,并考虑到供水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建立了水泵优化选型模型。针对水泵选型的特点,采用遗传算法对水泵优化选型模型求解。运用该方法,既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又可以在较大解空间范围内获得最优水泵组合方案,使得泵站年费用最小。  相似文献   
3.
在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外溶质运移参数确定的研究情况,对几种较新的参数确定方法从原理及应用上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便于对灌区的节水灌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有限差分法,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水流模型,并对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模型的识别阶段和验证阶段,所有观测孔水头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在各时段拟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055和0.105 m,所有结果显示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所建模型可用于灌区水资源管理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利用物理栖息地模型给出水生生物良好生存所需的生态流量,并构建了梯级水库中长期优化调度模型。模型借助POA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将生态调度结果与常规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于生态流量调度的梯级水库运行模式利于保护流域内典型特有生物。选取西南地区某流域为典型进行生态调度计算,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调度后适于鱼类A、B生存的栖息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实现梯级水库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土壤溶质运移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溶质运移的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内外溶质运移参数确定的研究情况,对几种较新的参数确定方法从原理及应用上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7.
陈俊贤  孔兰  蒋任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354-8356
该文阐释了梯级开发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特征,归纳、探讨了当前国内外梯级开发对河流水文情势影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认为研究梯级开发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是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他对于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年来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态机理,分析了影响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因子(藻类影响、鱼类摄食及扰动等),综合探讨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海口市城区不同时期的河网密度、水面率、支流发育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水系演变特征,发现在过去50年,由于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海口市水系结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网络复杂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海口市水系演变会导致城市河网调蓄能力降低、城市减弱热岛效应能力差、城市水环境恶化、居民滨水公共开敞空间急剧萎缩等环境问题。本研究对开展新形势下城市水系规划及防洪排涝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活动非点源污染与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业活动造成的非点源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的关系十分密切。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染途径也各有不同,在详细分析由农业非点源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与污染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系统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