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时,四川成都地区最早将作药用的茶衍变为日常饮用,出现了茶的草市交易。用南宋出现的《甘露祖师行状》不能证实汉代实有人工植茶。中唐时,蒙顶茶入贡,声誉卓起,产量大增。自宋熙宁七年榷禁川茶易马,至清雍正13年止,川茶品质声誉渐低落,时人欲振兴川茶品质声誉而"仙化"蒙顶茶。  相似文献   
2.
正西汉时期是否有人在蒙顶山上植茶,自宋以来,就是桩千年公案。有人云亦云,囿于简单引用者;有据同一资料诠释意义相悖者。近读周文棠、竺济法、李家光等文有所感,乃对《行状》作粗浅分析。解读《行状》碑刻形制  相似文献   
3.
4.
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产于四川万源县,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绿润略显毫,香气栗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鲜叶采自四川中叶群体种。清明时节采制特级茶,谷雨后采制一、二级茶。采摘标准特级为  相似文献   
5.
渠江薄片·罗村茶产地释疑薛德炳(四川万源市茶果站万源·636350)发掘、恢复历史名茶,研创具有特色的新名茶,促进了茶业科技进步,丰富了茶叶品类,优化了茶叶品级,繁荣了茶叶市场,适应了茶叶消费变化,提高了茶业经济效益,标志着茶业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6.
巴山深处青花茶薛德炳(四川万源市茶果站·万源·636350)万源青花茶,是一个风景殊佳的巴山小集镇。“清溪常见底,浪碧尚留痕。杨柳绿边岸,菱荷香到门。镜明涵夜月,珠涌射朝暾。的突泉堪玩,何人载酒尊。”“清溪柳浪”名列太平县(今万源市)八景之一。这里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率先研究开发富硒茶,相继四川万源与西南农大合作也进行了富硒茶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进入21世纪后,贵州凤岗、晴隆、开阳,湖南隆回,安徽石台,浙江天目等地也推出了富硒茶产品。20年来,各地宣传推介富硒茶都曾有过一时的新奇,但终未获得预期的市场效应。个中缘由有必要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8.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神崇拜的化身,仅尊为茶祖是以偏概全。对茶功用的再认识,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者不宜称为“祖”。茶树人工栽植的方法,是一个地区长期利用、认识、经验累积形成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  相似文献   
9.
荆人鳖灵或许与苴(音cha)族有关,公元前七世纪由巴地东部溯长江而上至郫,再由广都樊乡徙成都,可能将巴地利用茶的方法传播到蜀地;从葭萌、苴的音义分析,蜀人对茶的多种称谓推论,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汉中(今广元西南),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是人名-爵名-地名-茶名最早的融汇统一,因而折射了茶的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近读2013《中国茶叶》3~6期关于《神农本草经》的考证结论:出自汉或后编辑的《神农本草经》中未收录"茶",仅有荼,苦菜,列菜部;且没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的记录;"神农得荼"的传说首见于康熙二十四年(1717年)刊印陈元龙编《格致镜原·饮食类·茶》:《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陈氏所引《本草》可能是宋以后的版本,信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