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观赏竹的外形特征,内涵意义以及在园林绿化,建筑,加工利用等观赏意义和价值作了论述,对江西发展观赏竹种的必要性及利的自然经济条件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发江西观赏竹种,拓宽竹产业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观赏竹的外形特征、内涵意义以及在园林绿化、园林建筑上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观赏、利用价值作了论述;对在沿海地区发展观赏竹林的必要性及有利的自然、经济条件作了具体分析;将沿海地区(以福建为例)的观赏竹分为4大类进行具体应用;对在沿海地发展观赏竹种,繁荣沿海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毛笋泉蝇(Pegomyia phgllostachys Fan),是毛竹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蛀食竹笋,严重的造成腐烂退笋;受害较轻的影响竹笋生长,竹材质最下降。一般受害率占虫害率的15—20%。毛笋泉蝇每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当笋出士3—4厘米高以后,大量成虫群集笋上,产卵于笋壳内壁,据调查被害笋内可有卵数十粒至三百余粒。卵孵化后,幼虫即蛀食笋肉,造成笋腐烂或留下不规则的虫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毛竹干形进行了主成:争定量分析,得出各年度间毛竹干形差异不显著,直径是决定干形和材积的主导因子。因此.蝙制一元地方材积表基本能达到要求精度。通过对毛竹比重的分析,初步认为可直接从毛竹地方材积表换算出鲜重表。  相似文献   
5.
江西竹类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20余属、100多种,面积50977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2%.其中毛竹林500183公顷,占竹林面积的98.7%;毛竹林分蓄积为70217万株。近年来竹林培育和综合利用发展迅速,但存在着伐竹利用无计划、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加强改造残次竹林,分类经营科学管理,开发小竹资源,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  相似文献   
6.
1973—1981年对450亩衰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采取封山育竹、砍杂垦复、合理留疏竹笋、调整林分结构、摇梢防冰压、施肥改土等综合技术措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显著的,综合表现在竹林立竹度提高3.15倍,眉围增大0.25倍,竹全高增高0.29倍,枝下高提高0.43倍,叶面积指数增加4.43倍,单位面积竹材总产量增加4.65倍,年产量接近全国高产林分水平,净增产值每亩近300元。此外,还形成新的森林环境,改善了林地小气候,土壤结构和肥力也得到了改良。  相似文献   
7.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毛竹天然混交林优化丰产结构模式,混交林地的区划,立地类型划分和分类经营,竹材分段加工,综合利用的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西笋用竹发展很快,但在引种过程中,存在栽植成活率低、管理粗放,未适应地适竹,笋产量低等问题。该文全面阐述了江西笋用竹引种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布局、集约经营、竹种搭配、发展乡土竹种等发展笋用竹的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9.
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一次造林,只要经营合理,就可永续利用。竹材用途广泛,是竹胶板、建筑、造纸、竹编、竹器加工及多种农具等的重要原材料;竹笋味道鲜美,富含营养成分,为“山珍”之一,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毛竹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被誉为“穷人的木材”、“绿色的金矿”。毛竹造林是造福子孙的百年事业,应抓好造林地选择、林地整理、造林密度、造林季节、母竹选择、挖掘运输、栽植方法、幼林管护等主要技术环节。一、造林地选择毛竹适宜在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20度、1月份平均气温4-8度、年…  相似文献   
10.
毛竹半天然混交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调查研究毛竹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半天然混交林的生态条件、生长情况、结构和演替状况等问题。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只要结构合理,就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改善林内小气候、减少冰雪和病虫危害,提高毛竹林产量和质量。因此对大面积毛竹半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开发利用不宜一律强调改为纯林,应因林因地制宜,积极提倡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