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条杉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杉木成林的主要蛀于害虫。在我区各杉木重点林区,杉木重点县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观条杉天牛多危害衰弱木,也危害健康木。其幼虫在树木2米以下的树皮内姓食,最后钻入木质部。由于树干被幼虫蛀有螺旋式、宽而不整齐的孔道,树液上下流通受阻,因而被害后树木很快枯死,容易被风吹断。一两条杉天牛幼虫可害死一株杉树,严重时造成大片的中幼林连片枯死,使木材产量降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双条杉天牛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喜在树干边材里过冬,次年2-6月成虫咬烂树皮飞出,产卵于衰弱木、伐倒木或健康木…  相似文献   
2.
乌柏青蛾在我区时有发生,毒蛾初孵幼虫吃食叶的表皮和肉叶,留膜状上表皮.三龄幼虫取食全叶、嫩枝和果皮,乌柏林木生长受影响,结实量减少,甚至枯死、人体接触幼虫毒毛,会中毒红肿痒痛.  相似文献   
3.
对2种香料植物蜂蜜即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 Herit)蜂蜜和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 L.)蜂蜜的理化性质进行初步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将其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与常见的苕子(Vicia cracca L.)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蜂蜜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均未检出麦芽糖、BFF酶、SMR、SMB、BS、SMX及抗生素残留,苕子蜜的果糖、葡萄糖、还原糖含量高于香叶天竺葵蜂蜜和美国薄荷蜂蜜。通过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香叶天竺葵蜂蜜中共有11类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类含量最高,占香叶天竺葵蜂蜜挥发性成分总量的17.470 5%,桉树脑、丙氧基-8-柏木烷、反式-二甲基-四氢-5,6-2H-吡喃-2-酮、正丙基、草酸、单酰胺、戊酯、2,3-二氢-4-甲基-呋喃、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6-异丙基-1,4-二甲基萘等7种物质为其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美国薄荷蜂蜜共有9类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含量最高,占美国薄荷蜂蜜挥发性成分总量的0.351 7%,六甲基-环三硅氧烷、顺-氯拉伦碱、顺式-α-三甲基-2-呋喃甲醇、5-乙烯基四氢呋喃、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缩水甘油、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式-芳樟醇、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6-乙烯基四氢-2,2,6-三甲基-2H-吡喃-3-醇、三醋酸甘油酯等9种物质为其特有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普洱市生态烟叶生产的现状,分析了普洱市生态烟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普洱生态烟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是我区重要的果树害虫,主要危害桃、梨、枣等。一般都是以幼虫蛀果,蛀孔很小,汁液从蛀孔流出。桃子果实被害后,有的形成畸形果,有的果内虫道纵横腐烂。桃小食心虫成虫体长约7毫米,前翅前缘靠中央处有一蓝色三角形大斑纹。雌虫下唇须长,雄虫较短,卵为椭圆形,桃红至深红色,卵顶有“丫”形刺2~3圈。幼虫体长15毫米,桃红色、纺锤形。茧有扁圆形的冬茧和纺锤形的夏革两种。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以成熟幼虫入土做冬茧越冬。5月中旬至8月上旬越冬幼虫出土,6月为出上盛期。8月为第一…  相似文献   
6.
边远山区的林农,常常自己育苗造林。在育苗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病虫害,在这里简单介绍用土农药防治松苗叶枯病的方法。 松苗叶枯病一般危害1~2年生的苗木针叶,轻则影响松苗生长,重则造成松苗大量枯死。可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香叶天竺葵花蜜腺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发现香叶天竺葵花有10个蜜腺,着生于花瓣内侧子房基部,两两上下排列并将花柱包围,每个蜜腺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分布有多个变态气孔器,蜜汁即由此变态气孔器排出,流向子房基部。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花蕾期开始分泌花蜜,蜜腺组织内的淀粉粒是花蜜的主要成分,且从花蕾期到末花期均有蛋白质积累,蜜腺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区各地广大林农种植的千年桐,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播造林的.由于千年桐雌雄异株,直播桐林常有一半是不结果的雄树,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对发展油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造林地的选择及整地方法:篙竹一般生长在河流、林旁、平原和小丘陵等地,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沿河两岸的冲积肥沃沙质土壤生长最好,在丘陵的红壤和黄壤粘土最差。因此,最好宜选河沟两岸,土壤肥沃疏松、深厚湿润的地方作造林地。在造林前最好能全垦整地。若用带蔸埋法,应挖宽35cm的长沟,埋蔸一端深65~100cm,另一端20~30cm。长度视母竹杆长度而定。  相似文献   
10.
油茶炭疽病在我区的各油茶产区普遍发生。病害发生后常引起落果、落蕾、落叶和枯梢,严重地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结果。据调查,病落的茶果约占落果率30%~60%,病落的花蕾占落蕾率26%~45%。因此,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经之一。 防治的方法有: 选育高产抗病良种:在油茶造林时用高产抗病良种,不但对营造油茶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是根除油茶炭疽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