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木材舶来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称为南洋材。在旧社会,沿海城市的锯材厂和胶合板厂就使用一些南洋材做原料。解放后,每年都进口少量木材。近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木材供应日益紧张,木材进口量有所增加。1981年,天津市进口原木量为8万至9万立方米,约占全市木材耗用量的14%,在胶合板原料中占一半以上。其他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情况,与天津类似。估计当前每年进口原木量超过100万立方米,主要来自东南亚。木材进口量的扩大,会造成木材工业,特别是胶合板工业,对进口材的依赖。现在,一些东南亚的原木传统出口国,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纷纷采取限制原木出口措施。为了减少东南亚木材市场变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该研究和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客观经济规律。是不是正确认识这些经济规律,能不能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和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制材工业最初是在帝国主义经济掠夺下,由沿海和靠近林区的一些城镇发展起来的,因而城市制材工业历史久,技术水平高,产品较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全国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对锯材需要量不断增加,林区新建了一批制材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又把城市中一部分制材厂迁到林区,林区的制材能力迅速发展。早在1955年5月,就确定了少调运原木、多调运成材的方针,以节约运输力量和木材资源。但是,由于加工木材比较容易,所需投资少,各行各业为了本部门的利益,都争相建立制材厂,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制材能力畸形膨胀。目前全国估计有2,000  相似文献   
4.
枝丫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对木材产品需要量的不断增多,如何利用枝丫,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计划地利用枝丫资源,进一步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我们最近到黑龙江、吉林和大兴安岭林区,对枝丫数量、枝丫材(指3厘米以上大枝丫,包括遗弃材等伐区剩余物)生产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资料、进行简要整理。  相似文献   
5.
发展人造板生产是木材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提高森林利用率,其产品(纤维板、刨花板以及胶合板)还能够代替木材用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方面,缓和当前木材供应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纤维板工业自1958年起步,到1981年已投产270多个纤维板厂(车间),年产量近48万吨,占全国人造板产量的58%,形成遍布28个省市的新兴工业。生产每吨湿法硬质纤维板要排出废水50~80吨,每年排出废水的总量可达3000万~4000万吨,对河流、湖泊和农田造成大量污染,需要缴纳巨额排污费,甚至有的厂被迫停产。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对排污的控制必然愈益严格。因此,废水能否得到合理处理,实际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状况为切实解决我国木材和木材产品的供需矛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林区的采伐、加工和造材的剩余物,大力生产木片,开展小材小料加工,发展人造板生产。”近年来,东北林区的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的利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黑龙江、吉林两省一九八○年利用“三剩”生产了纤维板25.7万立方米,刨花板1.8万立方米,比一九七七年分别增加0.6倍和3.3倍;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