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远、建水等半干旱暖热地区的新植被类型属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和细叶云南松林 ,并对其下的二个群落 :毛叶青冈、红木荷群落及细叶云南松、红木荷群落进行了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测量,研究了云南省红河州石漠化治理树种属内种间叶的结构及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属有2个指标存在差异,即表皮厚(马尾松-加勒比松〉细叶云南松)和下皮厚(加勒比松〉细叶云南松〉马尾松);柏木属有2个指标存在差异,即总厚度和上表皮厚(均为墨西哥柏〉冲天柏);按属有4个指标存在差异,即上角质层厚、下角质层厚、栅栏组织厚(均为赤桉〉直干桉)和海绵组织厚(赤桉〈直干桉);金合欢属有6个指标存在差异,即总厚度、上表皮厚、下表皮厚、腹侧栅栏组织厚、背侧栅栏组织厚和贮水组织厚(均为肯氏相思〉大叶相思)。因此,如果仅从叶的结构来比较抗旱性,则松属中加勒比松〉马尾松〉细叶云南松;柏木属中墨西哥柏〉冲天柏;桉属中赤桉〉直干桉;金合欢属中肯氏相思〉大叶相思。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半干热石漠化治理8个主要树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干热石漠化治理云南省建水县8个主要树种为对象,分别于雨季和旱季进行采样,用PV技术对各个树种水分状况参数进行测定,用多种理化方法对植物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 A-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等8个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为白枪杆冬樱清香木新银合欢墨西哥柏湿地松旱冬瓜苦刺花,在滇东南半干热石漠化山地治理可选用白枪杆、冬樱及清香木造林。经过连续4年干旱的检验,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云南石漠化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的石漠化区域涵盖了从北热带到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带,分布于海拔76~5 000 m,海拔高度变化大;受地貌、土壤、植被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差异十分明显,其中生态因子对石漠化治理有直接影响,在治理区域划分中起决定性作用,温度、湿度影响最重要。通过对云南石漠化区域的地理因子、环境因子、云南的灾害性天气、洪涝灾害、土壤及植被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将云南6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划分为7个区10个亚区19个小区,分别是北热带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南亚热带中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中亚热带高原山地石漠化区、北亚热带高中山石漠化区、暖温带高中山石漠化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温带石漠化区、金沙江燥热河谷石漠化区。研究石漠化区域划分有关影响因子,因地制宜地指导石漠化综合治理,以便对不同的石漠化区域采取不同的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直干桉在石漠化地区的生长适应性,以建水县半干旱石漠化地区4年生直干桉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计算直干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含水率,分析直干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建水县试验地4年生直干桉单株生物量为9.767kg/株,其中树干生物量为3.989kg/株,树枝为1.772kg/株,根部为1.316kg/株,其中,干、枝、叶、根、皮各器官所占比例依次为40.84%、18.14%、15.98%、13.47%、11.56%。各器官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干枝叶根皮。含水率则为树叶树皮树干树枝树。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为5.564。4年生直干桉林分生物量为32.573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8.144t/(hm~2·a)。  相似文献   
6.
五针白皮松濒危原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针白皮松(Pinussquamata)是一古老而濒危的树种,现仅存20株。本文讨论了它的濒危原因:(1)干旱及间歇性干旱影响;(2)球果种鳞结构不利种子脱落;(3)种子产量少、质量低;(4)种子发芽势弱;(5)人为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7.
松属的起源、演化及扩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松属的系统演化、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松属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松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北美洲,但原始类群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越南一带,康滇古陆晚三叠纪地层发现了最早的松属孢粉化石,因而这一地区是松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为三叠纪.起源后向西通过地中海区到达欧洲、北美,向东北穿过白令陆桥到达北美,向南到达印度尼西亚,向北到达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  相似文献   
8.
五针白皮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rata X.W.Li)种苗生物学特性,分析了五针白皮松的生长规律。该树种种子品质较差,发芽势弱,针叶出现时间晚于其它松树,4年生前生长缓慢,4年生后生长开始加速,20年生时生长速度超过了云南松(Pinus yunanensis)等树种。  相似文献   
9.
五针白皮松的生态条件及其潜在分布区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记载了五针白皮松(PinussquamataX.W.Li)的地理分布;推断它为一残遗种,并分析了它的地质历史、气候、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的潜在分布区,认为长江中下游南部和南岭以北的山地,四川盆地以及云南中部和东北部山地可以自然生长;长江以南其它地区可栽植,但冬、夏必须加强抗寒、抗旱管理,而更北的地区恐难以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云南河口安村擎天树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河口安村的擎天树林分布在具较高温度及湿度的岩溶地区,含蚬木、金丝李、肥牛木等石灰山植物。据群落生态学分析,这类森林显示了季节雨林的特点。这一地区及邻近地区具有许多珍稀物、植物,但森林面积日趋减少,急待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