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3种不同的光强,模拟森林幼树生长的旷地(0%shade)、林隙(40%shade)、林下(80%shade)不同光照环境,比较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揭示油松幼树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从而为华北地区人工林的近自然化经营和天然更新提供抚育间伐的理论依据。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幼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在40%遮光程度下值最大,在全光照条件下受到抑制,油松幼树在遮阴初期,光合能力减弱不明显,当遮阴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光合能力迅速降低。遮光条件下油松幼树针叶的性能指数高于全光照条件,40%遮光条件下最大光化学效率较为稳定,70%遮光条件下油松针叶最大光化学效率逐渐降低。全光照条件下PSⅡ捕获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逐渐降低,40%遮光条件下PSⅡ捕获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先增大,后降低。PSⅡ捕获能量从Q_B传递到PSI的效率随着遮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强光抑制油松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度,在轻度遮荫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强,油松适宜在林隙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