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倍林是次生灌木林。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五倍子生产的三要素——倍蚜虫及冬、夏寄主普遍数量不足、且比例不当,致使五倍子生产力极其低下。同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倍林本身的组成结构也十分复杂,使得各种林分的倍子产量差异很大。为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探索家养、半家养人工集约经营途径,我们对本区印江县洋溪区近五万亩五倍子生产基地的经营设计,实施步骤及经营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育苗措施对红麸杨苗木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定植密度和追肥量是影响苗木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催芽时间对苗木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壤中等肥力条件下,苗木合理定植密度为19200—24000株/0.1公顷,合理追肥(尿素)每次为3.375千克/0.1公顷。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多元积分回归法对角倍产量与它前期的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了主要气象因子的筛选和分析。指出角倍产量高低主要受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不同时期影响因子不同,作用性质也不尽一样。其中,旬最低气温影响角倍产量形成的全过程,是主导因子;此外,还有秋迁蚜迁飞期反倍子速生期的月极端高温、旬最高气温,旬降水和日照;若蚜越冬期的旬降水量和月极端高温;春迁蚜飞期(包括性母羽化、迁飞、性蚜交配及干母的产生旬日照时数;雏倍期的旬降水量和月端高温.本文还提出用相关气象因子建立积分回归模式直行角倍产量预测和产地气候区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满足生产急需,我们着重试验了红麸杨种子育苗的追肥量、定植密度、催芽时间及播种量等主要因素对苗木产量、质量的影响,以便及时提供红麸杨育苗技术及壮苗规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 供试种源为四川峨嵋1987年采摘,千粒重7.855g,纯度50%,发芽率15.8%。试验地设于石阡县石固苗圃场。圃地面积1.7亩,为西南向山间台地,海拔高960m,土壤为山地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