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5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营造板栗林后,实行间作和加强翻挖抚育,能破坏和影响剪枝象鼻虫Cyllorhynchites ur-sulus(Roel.)越冬和栖息活动场所;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生物间复杂程度,提高自控能力;拣除断落栗苞,可直接灭杀虫卵或幼虫。调查结果表明:林业技术措施可使虫株率下降28.5%~87.50%、栗苞受害率下降75.3%~89.2%。  相似文献   
2.
根据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实施工程治理技术获得成功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经该技术治理的林区,已取得良好防效,不仅有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且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安徽省油茶软腐病和栗新链蚧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软腐病为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栗新链蚧为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该结果能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油茶毒蛾,又名油茶毛虫或茶毛虫,是油茶及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叶片,也取食嫩枝、树枝、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幼虫体上有毒毛,接触人体皮肤则红肿发痒甚至中毒。1990年前,六安西河口一带曾有油茶毒蛾发生,但危害不大。2004年普遍发生,危害面积达1万亩。2007年发生面积继续扩大,多分布在海拔100~200m的丘陵山区,油茶多为20~30年生,树高平均1~2m。发生在洼地较多,坡地较少,山顶最少。山脚平均虫口每株28群,山腰16.5群,山顶6群。因成虫趋光性强,在西河口西边路旁的油茶林单株甚至达147虫群。据4月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大小年差异与合理砍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通过合理砍伐,不断调整林分立竹结构来缩小毛竹大小年差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林分因子对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气候条件中温湿系数与松毛虫白僵病感染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油茶茶梢蛾的为害状况、生活史以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影响其发生为害的环境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野外试验调查及数量统计方法,对森林环境因子与条毒蛾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油茶软腐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油茶软腐病营林措施防病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清除越冬病源效果明显,清除得越彻底,发病越轻;多菌灵的抑菌作用最明显,其次是退菌特,托布津和百菌清抑菌作用较差,波乐多液的抑菌作用差;但杀死和抑制其侵入寄主的效果好,代森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徐光余 《农技服务》2008,25(7):142-142
阐述了金钱松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