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二氢茉莉酸丙酯(prohydrojasmon,PDJ)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初期分别用不同浓度(T1:500 mg/L、T2:1 000 mg/L、T3:1 500 mg/L) PDJ对穗轴进行涂抹处理,定期检测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粒重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DJ处理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促进了果实着色; PDJ处理有利于果实颜色指数CIRG值的提高,而对果面亮度L*值无影响。不同浓度PDJ处理均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3种PDJ浓度处理均能提高‘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促进着色,且以1 000 mg/L PDJ处理效果最佳。结果为合理利用PDJ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赤酶素(GA3)与塞苯隆(TDZ)组合对巨玫瑰葡萄果实理化指标和苦涩味物质含量的影响,为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葡萄保果和膨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巨玫瑰葡萄生理落果初期和膨果初期用25.0 mg/L GA3+2.5 mg/L TDZ浸蘸果穗,测定分析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基本生理指标及苦涩味物质含量.[结果]25.0 mg/L GA3+2.5 mg/L TDZ处理可明显提高巨玫瑰葡萄果实单粒重和增大果粒纵横径;显著降低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0.05,下同),抑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从而抑制果实着色;促进果实苦涩味物质(可溶性单宁、类黄酮和总酚)积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巨玫瑰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指数与苦涩味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苦涩味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巨玫瑰葡萄生理落果初期和膨果初期以25.0 mg/kg GA3+2.5 mg/kg TDZ混合水溶液均匀浸蘸果穗,可提高其果实产量和增大其果粒,但会减缓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实着色,并促进苦涩味物质积累,不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9年生‘黄冠’梨为试验材料,对6种不同灌溉处理的叶片组织结构、激素含量及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与灌水次数或灌水深度呈正相关。灌水量与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覆膜滴灌-灌水9次-下渗60 cm、年灌水总量为6750 m~3·hm~(-2)(T5)时,叶片结构紧密度较大,达32.90%;叶片结构疏松度最小,为43.62%;ABA含量最高,达118.87 ng·g~(-1)(鲜重),GA、IAA、ZR含量均最低;且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最高,达2.75。从而表明覆膜滴灌、灌水9次、下渗60 cm、年灌水总量为6750 m~3·hm~(-2)的灌水方式能够提高叶片结构紧密度、促进ABA合成、提高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从而提高叶片的抗旱能力,是甘肃景泰地区梨园的适宜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4.
脱落酸(ABA)促进果实着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色状况是衡量果实成熟程度和质量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影响果实着色的因素诸多,其中生长调节物质是影响果实着色的因素之一,笔者对生长调节物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影响果实着色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ABA影响葡萄、草莓、苹果、桃等果实着色的作用时间、浓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述ABA促进果实着色机制。详细综述了外源ABA对内源乙烯、ABA等激素的含量及其之间平衡的影响,以及对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和转录因子的影响。旨在通过归纳ABA促进果实着色的研究报道,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以及植物内源激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果树高效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单宁细胞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具有保护植物免受逆境伤害的功能,其内含物主要成分(单宁)在制革、医药、食品、材料及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笔者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就单宁细胞的基本特征、观察方法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展开论述,阐述了其与果实涩味及果实脱涩的关系,并对今后单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单宁细胞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色泽是葡萄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果实着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基因型、气候条件、土肥水平和栽培技术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也可影响果实着色。笔者对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脱落酸、萘乙酸、乙烯利、茉莉酸类、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对葡萄着色的影响进行综述,除萘乙酸抑制葡萄果实着色外,其他物质均能促进果实着色和提前成熟。笔者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述主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影响葡萄果实着色的作用机理,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促进/抑制葡萄着色的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GA3)和噻苯隆(thidiazuron,TDZ)对葡萄果皮涩味的影响,以‘巨玫瑰’葡萄为试材,在果实生理落果初期和膨果初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GA3(T1: 12.5 mg/kg GA3; T2: 25 mg/kg GA3; T3: 50 mg/kg GA3)和TDZ(T4: 1.25 mg/kg TDZ; T5: 2.5 mg/kg TDZ; T6: 5 mg/kg TDZ)及其混合液(T7: 25 mg/kg GA3+2.5 mg/kg TDZ)浸蘸果穗,定期检测葡萄果皮中涩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果皮中单宁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GA3及混合液处理的单宁细胞分布较少,不同浓度TDZ处理的果皮中单宁细胞分布密集,且层数较多,颜色较深;果实成熟时GA3及混合液处理的果皮中可溶性单宁、不溶性单宁、单宁总量、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均低于对照,花色苷含量均高于对照;而不同浓度的TDZ处理的果皮中可溶性单宁、不溶性单宁、单宁总量、类黄酮、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均高于对照。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涩味物质总量,结果为T6>T4>T5>CK>T7>T2>T3>T1。说明GA3处理降低葡萄果皮涩味的效果最好,且以12.5 mg/kg GA3处理的效果最佳,混合液处理次之,TDZ处理不利于果实涩味的降低。上述结果为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鲜食葡萄果实涩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