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tia)和赭红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i)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粉剂(增强型)对不同种类害虫、同种害虫不同幼虫龄期的防治效果各不相同,施药72 h后,马尾松毛虫3龄和5龄幼虫、油桐尺蛾3龄幼虫、赭红葡萄天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该药剂对3种害虫的3龄害虫有特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Biome-BGC模型的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Biome BGC模型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了校正,模拟了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碳收支(NEP)和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JP2]1959-2009年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为547.97 g·m-2·a-1,年均NEP为61.24 g·m-2·a-1,[JP]表现出适度的碳汇效应,但碳汇效应整体呈递减趋势;在设定的温度、降水情境下,NPP和NEP对降雨变化的敏感性,较其对气温升高的敏感性强;在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不变的情景下,森林生态系统NPP呈微弱增加态势,但NEP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为气温升高,导致土壤呼吸增强。通过分析气温在干旱区的正负效应,表明气温升高促进了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NPP;干旱胁迫在该区域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均值处于3.65~35.73 kg·m-2。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耕地表层(0~20 cm)土壤碳密度占其总量的32.2%,其相邻土层的土壤碳密度占其总量比例的差值较小,最大差值仅为8.1%;高山亚高山草甸、森林和隐域植被表层(0~20 cm)土壤碳密度占其总量的40%以上;荒漠植被、裸地和稀疏植被表层(0~20 cm)土壤碳密度占其总量的比例低于37%,其中裸地与稀疏植被最低,仅为25.4%,其相邻土层土壤碳密度占其总量比例的最大差值低于4.0%。  相似文献   
4.
在干旱区流域绿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不断改进的盐渍化治理过程,这导致在绿洲下部与临近荒漠区广泛形成农田排水系统景观,但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全面认识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过程。利用航片和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图论网络分析和景观连通性模型,分析农田排水系统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与格局;采用缓冲区分析、空间地统计模型、GIS相关性分析和群落多样性测度等方法,研究农田排水系统演变对廊道效应、土壤性状、土地利用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经过改进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研究农田排水系统演变对区域碳、水循环的影响,探讨农田排水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化对干旱区人类活动的生态效应的认识,并丰富绿洲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对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韶关地区良种马尾松与湿加松幼龄生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对韶关市国营曲江林场、乐昌市龙山林场营建的立地条件相同、抚育管理措施一致的良种马尾松和湿加松幼龄纯林进行调查,随机设置10m×10m小区,6次重复,进行每木树高、胸径调查,并进行树高、胸径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树种在幼龄期胸径和树高差异达到显著或较显著水平,湿加松幼龄期高生长量较高,而经选优的良种马尾松幼龄期胸径生长量较湿加松为高。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粘虫胶作为一种物理防治林木虫害的有效措施,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防治林木虫害的成本,并且对林木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基于此,主要介绍无公害粘虫胶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以利于无公害粘虫胶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果实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我国油茶产区对油茶果实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文章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价值、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98,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