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耕及直播密度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研究免耕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并初步了解导致免耕油菜产量降低的障碍因素,同时探讨晚播条件下免耕直播油菜的适宜直播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比较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土壤紧实状况及杂草发生情况的差异,以及耕作方式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免耕油菜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特点及其养分利用状况.[结果]免耕条件下土壤容重明显高于翻耕,整个生育期二者平均相差0.11 g·cm-3.与翻耕相比,免耕油菜田杂草生长量大,导致养分竞争加剧,杂草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为翻耕处理的1.9、2.4和2.5倍.免耕条件下整个生育期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翻耕处理降低了18.2%、17.1%、16.4%和20.2%.在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时,与翻耕相比,免耕处理油菜籽减产10.7%.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与低密度处理(30万株/hm2)相比,高密度处理(60万株/hm2)的杂草数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了40.5%和56.4%,而整个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则分别平均增加了55.3%、46.7%、53.6%和50.2%,油菜籽产量也提高了43.1%.[结论]油菜在免耕条件下会出现土壤紧实度大、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受抑以及杂草过多竞争养分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产量降低.而在晚播条件下增加直播油菜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油菜籽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中适宜的直播密度为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我国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免耕的概念、发展概况,分析了推广免耕技术的意义及其技术原理,介绍了免耕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可为免耕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1.菌种块不萌发。接种后菌种块不萌发,菌丝发黄、枯萎。发生主要原因:①菌种存放时间过长,菌种老化,生活力弱。②接种时,菌种块受到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的烫伤。③遇高温天气,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温度超过30℃,菌种受高温伤害。预防办法:①使用适龄菌种,菌龄在30~35天,菌丝活力旺盛。②在  相似文献   
5.
雷海霞 《农家顾问》2011,(11):27-27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共生期及播量均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延长共生时间可增加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6.
共生期与播种量对水稻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1)各处理条件下油菜密度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油菜套播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的密度降幅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2)共生期与播量显著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密度,且对三叶期密度存在极显著正互作效应,两试点成熟期密度在共生10 d、播量为9.0 kg hm–2的处理达最高值。(3)共生期及播量均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延长共生时间可增加叶面积指数,但易线苗,油菜叶面积指数等指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导致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改变;(4)与CK比,套播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以共生10 d、播量9.0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总产量有两条途径:一是靠扩大种植面积,二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只能采取第二个途径.在广大的北方地区,热量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或在南方大部分省市两季有余,三季不足,若进行合理的套作,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套作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固氮绿肥紫云英种植过程中阔叶杂草防除难题,进行了7种除草剂对稻茬紫云英杂草防除效果及作物安全性评价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返青起身期,采用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G) 75 g/hm2、56%2甲4氯钠盐可溶粉剂(SP)2 145 g/hm2、480 g/L灭草松水剂(AS)3 00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能有效防除多种阔叶草,且对紫云英安全。30%草除灵悬浮剂(SC)975 mL/hm2对紫云英安全,对繁缕、猪殃殃防效优异;对碎米荠株防效一般,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对野老鹳草基本无效。288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EC)1 050 mL/hm2可有效防除繁缕、猪殃殃、野老鹳草,对碎米荠防效不佳,该处理药后早期对紫云英有一定药害,后期可恢复,不影响紫云英地上部分鲜草产量。250 g/L氟磺胺草醚AS 1 200 mL/hm2、10%乙羧氟草醚EC 900 mL/hm2安全性很差,严禁使用。为实现一次用药就能...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安全性、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种植4年和10个月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咪唑烟酸,调查不同剂量下紫花苜蓿的安全性、品质指标和杂草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7和14 d,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显...  相似文献   
10.
雷海霞 《食用菌》2007,29(4):56-57
1金针菇发菌期异常现象的原因与防止办法1.1菌种块不萌发接种后菌丝块不萌发,菌丝发黄、枯萎。发生主要原因:①菌种存放时间过长,菌种老化,生活力弱。②接种时,菌种块受到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的烫伤。③遇高温天气,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温度超过30℃,菌种受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