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无法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的困境,克服该困境能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粮食安全和吸纳劳动力视角,通过经济学分析构建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特征,探讨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目标的策略。研究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只有大中型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具有稳定的粮食种植倾向,新型农业主体在与农产品要素相结合时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吸纳作用,建设销售型合作社可有效提高粮食种植的经营稳定性。合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分管理,是摆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提出扶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种粮大户,严格限制下乡工商资本的经营范围,鼓励农户成立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利用金寨县高山有机米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并计算我国有机米在农业生产、加工处理、运输、餐饮消费以及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碳足迹。结果显示,每千克高山有机米的碳足迹为1.44kg,农业生产阶段为碳足迹消耗的主要阶段,占据碳足迹排放总量的45%。其次为餐饮消费阶段占22%、加工阶段和运输阶段各占15%、最后为废弃处理阶段仅占3%。同时,通过与国内其他稻米碳排放的比较,发现每千克有机米的碳排放量显著高于非有机米的碳排放量,这与有机米的产量较低有关。文中认为在发展有机米产业时,应在提升有机米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推广产地直销策略,以降低农业成本并逐步向低碳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