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培  李川  申铉日  苏玥  张培  吴谦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Z2):406-411
为了改善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添加金鲳鱼肉和罗非鱼皮明胶对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将少量金鲳鱼肉与罗非鱼碎肉混合,制作成鱼糜(金鲳鱼肉质量分别占复合鱼糜总质量的0%、5%、10%、15%、20%),研究鱼糜制品品质的变化规律。通过检测样品的质构、凝胶强度、出水率及颜色发现,随着复合鱼糜中金鲳鱼肉含量的上升,复合鱼糜制品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弹性、内聚性、凝胶强度、白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出水率无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将罗非鱼鱼肉和金鲳鱼鱼肉以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复合鱼糜,然后加入不同量的明胶,研究复合鱼糜制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发现,将明胶添加到复合鱼糜制品中会使鱼糜制品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凝胶强度、白度均上升,出水率下降,但鱼糜的弹性、内聚性、破断距离等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金鲳鱼肉和罗非鱼皮明胶可以用于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品质的改良。研究结果为改善罗非鱼碎肉鱼糜制品的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黏虫和劳氏黏虫在河南原阳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利用佳多虫情测报灯对2015年-2019年两种害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 并对两者的发生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2015年-2019年间在河南原阳监测的黏虫和劳氏黏虫成虫均发生4代?两种成虫在原阳的发生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 黏虫以第一代为主, 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5.4%~93.6%, 主要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劳氏黏虫以第三代为主, 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4%~87.8%, 主要发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本研究为河南省原阳地区黏虫和劳氏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十三吗啉防治橡胶树根病效应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病是橡胶树根部的主要病害,发病死亡率较高,如果不进行防治,将给橡胶树的生长带来恶劣影响。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分公司现有橡胶树开割面积7.88万亩,开割总株数127.6万株;中小苗1.35万亩,株数为37.6万株。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统  相似文献   
5.
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ToddPoole,1980)。该虫翻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近年来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迅速蔓延,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防蛾灯是利用昆虫复眼对绿-黄光敏感,而植物对绿-黄光不敏感的特性研制而成的,波长范围在500~590 nm,其通过干扰蛾类昆虫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性信息素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雄成虫引诱活性,从蜜源植物和花的挥发物中选择9种化合物分别与性信息素混合,采用室内"Y"形嗅觉仪行为测定和田间水盆式诱捕器诱捕试验筛选有效的增效剂。结果表明,在4~20 mg范围内,增加植物源化合物剂量对黏虫的引诱效果差异不显著;4 mg的苯甲酸乙酯具有显著提高黏虫性信息的引诱作用。试验结果初步证明苯甲酸乙酯可作为理想的性信息素诱芯增效剂。  相似文献   
7.
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了加快东亚小花蝽商品化进程,本研究评价了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a卵作为东亚小花蝽替代饲料的饲养效率。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取食粘虫卵可以完成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东亚小花蝽成虫获得率为77.5%,平均单雌产卵量为72.5粒。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雌性东亚小花蝽世代取食总量为80.4粒。以上结果对东亚小花蝽的规模化饲养和害虫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瘿蚊科是双翅目昆虫中的重要类群?本研究对瘿蚊科3种昆虫—麦红吸浆虫?菊花瘿蚊和食蚜瘿蚊的核糖体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并对ITS-1在麦红吸浆虫4个地理种群中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从3种昆虫中获得的核糖体DNA序列包括:部分的18S rDNA(44 bp)?28S rDNA(37 bp), 全部的ITS-1(487~535 bp), 5.8S rDNA(121 bp)及ITS-2(336~352 bp)序列?3种昆虫ITS序列的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7.21%~29.59%之间, 共含有206个变异位点?ITS-1序列在麦红吸浆虫4个地理种群中比较保守, 只有4个变异位点, 单倍型多样性为0.311 7~0.796 5, 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6~0.002 2?本研究为今后瘿蚊科昆虫的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农药信息网”和“中国农药一点通”汇总的数据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防治梨小食心虫用农药登记情况,从产品数量、有效成分、剂型、毒性等方面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农药在登记上存在用药短缺、复配农药和生物农药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剂型老化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我国安全高效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