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 8种除草剂在稻茬麦田上的除草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去草隆、超级麦草宁、麦乐灵、麦草必净均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 ;华星麦保及异丙隆次之 ,以上除草剂均可在白湖地区广泛选用  相似文献   
2.
3.
试验表明,50%拜田净WP对水直播稻田稗草、千金子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对稗草的株防效20 d时为71.4%~92.9%;40 d时为88.0%~96.9%;鲜重防效40 d时为84.9%~98.6%;与常规用药的禾大壮+苄黄隆复配剂相当。对千金子的株防效20 d时为81.8%~100%;40 d时为78.9%~100%;鲜重防效40 d时为93.7%~100%,明显高于常规用药处理。对总草的防除效果亦优于常规处理,同时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白湖圩区在应用时剂量选择300~330 g/hm2;并与苄黄隆等除草剂复配混用,可提高对扁秆隵草及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3年白湖水稻高温热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白湖水稻高温热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抽穗后遇高温空壳率较正常年份高10~20个百分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高温空壳率较正常年份高5~10个百分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遇高温受热害程度有差异,受害程度依次为粳杂>粳糯>籼杂>籼稻;高温影响水稻的抽穗期,且导致千粒重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5.
邰祥友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4-255,258
总结了白湖圩区8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为害波动情况:为害主次变化,不同世代特点,世代重叠,为害代数增加,侵入部位上移,转株率增大,抗药性提高,以及种植方式的改变对为害波动起了一定作用等。通过试验提出,利用全代化蛹率预测螟虫的发生情况及“狠治1代,重治2代,注意3、4代发生动态”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皖江圩区春玉米田杂草的主要种类、群落组成、发生规律和化学除草技术.在19科57种杂草中,主要杂草有10种,其中马唐、牛筋草、旱稗、香附子、铁苋菜构成优势种;主要杂草群落有6种.玉米在生育期内有2个出草高峰,分别出现在播后55和95天.研究表明,乙草胺、草杀胺、莠去津均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是该区适宜的玉米田除草剂品种.最后对该区春玉米田杂草防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麦病毒病是近几年在沿江麦区开始发生与蔓延的新病害。该病发生早迟、轻重与小麦的品种、播期、土壤、施肥、冬春气温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防治该病 ,在目前尚无特效药剂的情况下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重点采取轮作换茬、更换品种、控制播期、科学施肥、合理促控等综防措施 ,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9.
50%异丙隆WP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5 0 %异丙隆WP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其次是 5 0 %绿麦隆·异丙隆WP以及 5 0 %甲磺·绿WP。 5 0 %异丙隆WP的最佳用药适期为杂草 2~ 3叶期  相似文献   
10.
邰祥友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5-146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明了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病毒来源,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来源,麦田是灰飞虱向秧田和直播田迁入传毒的主要虫源地。如果秧苗期与灰飞虱迁入期吻合程度大,发生危害程度重,4月底-5月下旬早播的秧田,感染灰飞虱传毒的机率大。如果灰飞虱基数大,该病就易大流行。直播田还受到二代灰飞虱的传毒风险,因此直播田要加强防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坚持“治虫防病、早预防早控制”的防治策略。药剂拌种和秧苗期采用长效药进行预防,其次是合理调整播期,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高峰,减轻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