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3篇
  13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不想养的鱼,然而.对于六间来说.我绝不会碰到这个问题.这种气质非凡的鱼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我从没去过坦干伊克湖.也不是一个鱼类学家。所以,我的讨论只是从一个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以及借鉴了其他人经验的水族爱好者的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1预防1.1定期监测,按计划淘汰,病愈猪不能留种用。1.2猪舍保洁,定期消毒(1%来苏儿、3%烧碱、20%石灰水等)。场内禁养猫、禽,猪场灭鼠,粪便发酵。.1.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1.4药物预防:磺胺六甲氧散等添加在饲料中或口服复抗片(每千克体重0.06~0.10克,每天1次口服,连服5天以上,首次倍量)。2治疗因磺胺药对后期病猪体内弓形虫的包囊型虫体无效,故治疗应“早疗程足”,可选用下列药物:2.1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03~0.07克,24小时1次,肌注3~5天,重症病猪慎选。2.2磺胺五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03~0.07克,12小时1次,肌注3~5天。2.3复…  相似文献   
5.
我国蔬菜种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实现蔬菜现代种业产业链中价值链的增值、企业链的畅通、供需链的衔
接、空间链的优化,值得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蚜虫中具有多种共生菌,使用常规PCR对它们进行检测,耗时耗力,而多重PCR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多种细菌的检测。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和蚜虫U型共生菌Regiella insecticola是蚜虫中常见的3种共生菌。本研究针对沃尔巴克氏菌、杀雄菌属共生菌和蚜虫U型共生菌,分别选择以wsp基因、yaeT基因和gltA基因作为靶标,进行了多重PCR引物的设计和扩增体系的优化。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在检测3种蚜虫常见共生菌时,具有较高的扩增特异性、准确性和直观性及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共生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4拷贝/μL,远低于共生菌在蚜虫1龄若虫总DNA中的浓度(108拷贝/μL),可以完全满足蚜虫共生菌检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β-甘露聚糖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降解胚乳细胞壁的关键酶,明确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可为揭示杂草种子的休眠萌发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以外来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种子为材料,建立了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凝胶扩散法。利用凝胶扩散法对不同贮存时间及贮存条件下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贮存3年以上的种子中该酶的活性为0.03 nmol/(min·mg),显著低于贮存3年以下的种子中的酶活性0.15 nmol/(min·mg),而湿润冷藏的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为0.12 nmol/(min·mg),显著高于干燥冷藏的种子的酶活性0.02 nmol/(min·mg)。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凝胶扩散法综合了传统方法的优势,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种子样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性、体制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显得步履艰难,这显然与改革的快速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迅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还存在需要在发展中努力解决的问题,既有合作社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发展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1、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懂  相似文献   
10.
# 《湖北畜牧兽医》2016,(12):53-54
为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指导各地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共同制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现将其全文刊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