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稻纵卷叶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纵卷叶螟是江汉平原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 60年代发生较轻 ,70年代大发生频率增加 ,80年代中期前发生为害明显下降 ,80年代后期以来又暴发为害 2次。稻纵卷叶螟每年 5~ 6月开始从南方迁入然后逐渐繁殖为害 ,到 7~ 8月份达到为害高峰 ,8月下旬末至 9月初前后 ,虫源开始南迁 ,1 0月分迁出结束。本文综合分析了荆州市植保站和荆州区气象站 1 980~ 2 0 0 2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系统调查数据、灯下诱虫量和有关气象因子的历史资料 ,旨在探索稻纵卷叶螟在荆州市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 ,为提高测报水平 ,因地制宜地搞好综合防治提供依…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小麦父母本混播制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分播制种产量,平均增幅13.4%,混播制种可明显提高母本结实粒数,父母本混播比例以父本有效穗达到总穗数的2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制约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这一现状,为实现有效载荷的运送,文章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旋翼纵列布局,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经变速、转向、变距等系统,驱动旋翼转动,创新设计一种单人飞行器。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飞行器的机构设计,应用有限元法完成机体结构优化设计,为等比例物理样机的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水稻基因Os VDAC5的RNAi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获得Os VDAC5转基因植株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PCR扩增Os VDAC5特异片段并克隆到RNA干涉载体p MCG161,以水稻日本晴为受体,将Os VDAC5 RNAi表达载体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利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T0代转基因植株中Os VDAC5的表达水平。[结果]Os VDAC5在绝大多数RNAi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水稻Os VDAC5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水稻(Oryza sativa L.)Os VDAC5的可溶性肽段,将相应的编码区克隆于p 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和GST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p GEX-4T-1-Os VDAC5(1-75aa)原核表达载体,经过体外IPTG诱导,在35 k Da处可检测到可溶性目的蛋白,并获得外源蛋白表达的最适温度为15℃和最佳诱导时间为8 h;经过GST亲和层析,SDS-PAGE可检测到较为单一的蛋白条带,得到纯化的GST-Os VDAC5(1-75aa)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荆州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中等偏重以上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2003年每年平均发生面积近500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种的111.6%左右,损失粮食5.7万t以上。为了探索二化螟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和寻求综合治理技术,提高治螟技术水平,我们对二化螟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主要以人力完成高大树木修整时,不仅效率低下且危险性较高的情况,为实现高效、安全的树木修整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轮对驱动攀爬系统的树木修整机,实现了竖直高效移动和旋转大功率切割的复合运动,同时保障树木修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分析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树木修整机的结构设计和有限元优化分析,为等比例物理样机的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