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豆锈病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甫华  谈宇俊 《大豆科学》1997,16(2):107-1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大豆锈病不同严重度、离病斑中心不同距离,以及抗感锈病不同品种接种后病程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病不同严重度(I ̄Ⅲ级)比对照(未接种0级)酶谱带多1 ̄2条,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Ⅱ级〉I级〉Ⅲ级〉0级;离病斑中心越近酶带越多,且酶活性越强;随着接种时间的推迟(0 ̄32小时)过氧化物酶带数增多,酶活性增强;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接种后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抗病品种比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六五”和“七五”期间,对4000多份花生种质资源抗锈性的鉴定结果。国内资源2508份,表现高抗和中抗的分别为21份和237份;国外资源1644份,表现高抗和中抗的分别为234和188份。不同类型的品种以及不同地区来源的花生品种,其抗性表现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抗性表现也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还从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中鉴定出抗锈资源,并首次对龙生型花生进行抗锈性鉴定。  相似文献   
3.
以抗感品种PI459025(R)和猴子毛(S)为试材.人工接种大豆锈菌(PhakoporapachyrhiziSYd.)后第1天起每2天取样1次(共7次),石蜡切片及电镜扫描。大豆锈菌在抗感品种上均是从表皮角质层直接侵入,侵入时均产生木质化,但抗病品种木质化速度快且数量大。抗病品种锈菌侵入后能产生乳状突起结构,且完成一次侵染至少需14-15天,而感病品种猴子毛则只需8-9天。接种后13天产生的夏孢子堆感病品种是抗病品种的21.3倍。抗感品种间表皮叶毛形态及排列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花生青枯病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05年在印度尼西亚首次发现花生青枯病以来,这个在花生上迄今最为重要的细菌性病害,80多年里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过发生和研究的报道。自1983年以来,有近10个亚太地区国家(首次)报道了花生青枯病的发生。近十年来,国内外又逐步将血清学鉴定方法、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花生青枯病的研究上,并在筛选新的抗源,探索寄主抗性的遗传性及其变异、抗病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性农业组织对花生青枯病及其研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将成为国际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据此,本文拟简述世界范围内花生青枯病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对有关重要问题提出讨论,以供有关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花生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潜伏侵染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为104菌/ml,对潜伏侵染的检测可准确到组织水平,样品制备可用缓冲液浸泡代替研磨,样品保存时间不影响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豆锈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锈病病菌(Phakopsora Rachyrhizi Syd.)的7个菌系接种在8个鉴别寄主上,按照病原的致病力强弱(病斑反应型)初步分为A、B、C、D4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A的致病力最强,对各个鉴别寄主都为感病,生理小种B、C、D的致病力比较差,可通过各鉴别寄主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大豆锈菌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大豆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ow)冬孢子不能萌发直接浸染大豆,落入土中的病菌残体也不能引起大豆植株发病,说明在我国锈菌虽然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冬孢子,但不能成为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8.
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Cercosporapersonata(Berk et curt)Ell]和褐斑(C.arachidicola Hori),此病多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发生,引致植株严重落叶,一般产量损失10—20%,严重的在20%以上。由于叶斑病在通常情况下,为害时间长达三个月,过去又缺乏效果好,残效期长,成本低的药剂品种,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1985—1986年开展了药剂防治叶斑病的小区及大面积试验,比较数种药剂防治叶斑病的效果及使用技术。其中以新农药“丰米”防病增  相似文献   
9.
青枯菌潜伏浸染对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枯菌对20个花生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了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根系、根瘤数、生物产量及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普遍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潜伏浸染的反应存在广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豆锈病夏孢子在真空干燥冷冻情况下,可保藏40天左右.离体叶片人工接种鉴定,应取中部叶片,接种3亿/ml的孢子悬浮液,在24℃恒温条件下,保湿加光培育,接种后第7天和14天观察感病反应。10ppm萘乙酸、4mM STS和40ppm苯胼咪唑以及增加光照均可延长离体叶片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