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猪脱肛,在兽医临床上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是: 器材。①选用内径1.5—2厘米的竹竿,截成10厘米长,将横断面的外径边沿削磨成钝边,于纵长中部5厘米处作一深  相似文献   
2.
春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的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苗期杂草危害严重,显著影响建植,为此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探究7种除草处理对苜蓿产量、品质和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4-DB、苯达松及其混用组合处理可有效防除阔叶类杂草,株防效在75.80%~90.65%之间;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烯草酮可有效防除单子叶杂草,株防效高于71.10%。喷施2,4-DB会使苜蓿的总产量减少64%以上;喷施苯达松+高效盖草能、苯达松+精喹禾灵、高效盖草均能显著地提高第2茬的产量,苜蓿总产量分别提高45.60%,45.28%和43.06%。综合考虑除草剂的安全性和除杂增产效果等方面,以苯达松+高效盖草能和苯达松+精喹禾灵2种除草处理的效果较好,可在苜蓿生产田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客观评估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品质的等级,采用MATLAB中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苜蓿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随意可消化量(DDM)、采食量(DMI)参数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200个苜蓿样本进行网络训练,并采用不同的BP神经网络隐含层的传递函数和隐含层神经元数量,获得最优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5个特征参数指标下,仿真评价苜蓿草品质等级的准确率达到99.6%,与人工评估结果相比,仿真结果更符合苜蓿草品质的客观现实。在此基础上,介绍已经开发建立的我国首个苜蓿草品质分级系统,有助于未来在苜蓿草市场中发挥其等级评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选用7种不同的除草处理,探究不同茬次刈割后的单、混用除草技术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产量及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茬刈割后施药,杂草鲜重防效最好的是烯草酮+2,4-DB,最差的是2,4-DB;禾草鲜防最好的是烯草酮,其次分别是精稳杀得和精喹禾灵,效果一般;喷施精稳杀得+2,4-DB和精稳杀得+苯达松可显著提高二茬的产量.然而,二茬刈割后施药,杂草鲜重防效最好的却是精稳杀得+苯达松;喷施烯草酮、精稳杀得和精喹禾灵防除禾草的效果非常好,防效在86.18% ~ 100.00%.喷施2,4-DB的单、混用处理三茬产量显著减少.此外,喷施2,4-DB和苯达松的单、混用处理对阔叶草的鲜重防效和株防效都超过66.70%.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农区生态问题的不断恶化和草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在“粮改饲”等政策的推动下,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农区饲草间混套作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我国农区具有代表性的饲草间混套作模式及其生产力。其次,综述了间混套作饲草的营养价值、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展示了农区饲草间混套作在提质增效方面的优势。最后,对饲草间混套作在农区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和因地制宜开发饲草种植模式,以期为农区饲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夏季在单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田中套作青贮玉米(Zea mays)后苜蓿和苗期玉米种间竞争的问题,于2018–2019年在套播青贮玉米后对苜蓿喷施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调环酸钙、多效唑和甲哌鎓)和两种玉米田除草剂(丁异莠去津和异丙甲草胺),分析其对苜蓿和玉米种间竞争和系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延缓剂和除草剂混施没有交互作用;除2019年多效唑增加套作期间苜蓿的产量外,与清水对照(CK)相比,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苜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0.05),未能改变苜蓿、玉米以及系统的总产量.与CK相比,除草剂丁异莠去津对苜蓿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降低了苜蓿再生初期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套作期间的产量,显著增加了套作玉米的产量(P<0.05),但对苜蓿第2年春季的生长也造成了影响,导致2019年系统总产量和食物当量值显著降低(P<0.05).异丙甲草胺处理玉米、苜蓿的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苜蓿春季产量有提高作用,系统总产量和食物当量值有升高的趋势.本研究采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除草剂均未能达到在保证系统生产力的前提下短期有效抑制苜蓿再生、缓解苜蓿与套作玉米苗期的竞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