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作为维护防风固沙功能的重要区域,保障其生态安全尤为重要。通过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基于植物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侵蚀的沙漠化防治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别得出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各要素进行叠加,得到区域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较不安全"地区占总区域面积的35.42%,"不安全"和"极不安全"地区分别占总区域面积的3.42%和0.05%。2000—2008年,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的南部与东部部分地区由自然景观转变为耕地,占总区域面积的1.19%。在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分析,提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且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保障青海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Min-max法、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构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估二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并对其协调度影响因素进行判断。结果表明:2010-2017年青海省社会经济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呈上升态势,其中能量消耗总量变化速率、农民可支配收入、人口增长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是影响社会经济指数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则是影响资源环境指数的重要因子。同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社会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年际浮动较大且逐步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总量是影响青海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目前青海省处于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濒临失调的水平,未来需加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提高二者的协调程度,以期实现青海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