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饲料浸药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的相对敏感基线,并测定了广东省广州、东莞、开平、平远和阳江等5地田间草地贪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上述4种药剂对敏感草地贪夜蛾种群2龄幼虫的LC50在0.037~0.300 6 mg/L之间。除平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保持敏感外,其余4个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在3.51~9.99倍之间,属低水平抗性;阳江和东莞种群对多杀霉素的抗性分别为17.62倍和17.71倍,属中等水平抗性;其他3个种群对多杀霉素抗性在4.69~7.60倍之间,属低水平抗性;除平远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为5.34倍,属低水平抗性外,其他4个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在0.39~1.08倍之间,属于敏感水平;开平草地贪夜蛾种群对虫螨腈的抗性倍数为10.77倍,属中等水平抗性;广州、东莞和阳江草地贪夜蛾种群对虫螨腈的抗性倍数在4.21~8.84倍之间,属低水平抗性;平远草地贪夜蛾种群对虫螨腈的抗性倍数为2.37倍...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用无人机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农用无人机的使用量日益增长,应用的农作物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粮食作物,农用无人机在水稻生产领域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农用无人机主要应用于植保作业、飞播种植和杂交制种等方面。农用无人机用于低空作业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具有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作业质量均匀;与有人驾驶大型航空飞机作业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够满足高效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对于水稻这种地面机械难以进行作业的情况,中国研发了多种适合的农用无人机。综述了国内外农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用无人机主要机型分类,着重介绍了我国农用无人机在水稻植保作业、飞播种植、杂交制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农用无人机在水稻生产应用上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体系标准、加强无人机电池研发、加强专用药剂及助剂的研究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开展送嫁药防治水稻稻水象甲试验,评价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10 d,20%呋虫胺悬浮剂450、90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9.07%、43.69%,4%二嗪磷颗粒剂22.5、45.0 k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57%、72.3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45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26%、94.27%;药后20 d,20%呋虫胺悬浮剂450、90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5.37%、54.34%,4%二嗪磷颗粒剂22.5、45.0 k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92%、81.0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45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1.68%、63.51%。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作稻水象甲的秧田送嫁药效果明显,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制订行之有效的大螟Sesamia inferens区域综合防治策略,2018—2022年对广东省珠三角稻区、粤东稻区、粤西稻区和粤北稻区9个市的越冬代大螟进行调查和采样,于室内对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和序列分析,采用线粒体COI、COII等分子标记技术对越冬代大螟进行单倍型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2年广东省稻区越冬代大螟虫量很高,粤东稻区和珠三角稻区平均虫量均大于大发生量。在越冬代大螟幼虫线粒体COI基因样本中共检测出20个单倍型,89个多态位点,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840,固定系数为0.473,基因流为0.56,总群体的Tajima’s D值为-1.965,Fu’s Fs值为-2.454。在越冬代大螟幼虫线粒体COII基因样本中共检测出19个单倍型,372个多态位点,总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90,固定系数为0.816,基因流为0.11,总群体的Tajima’s D值为3.224,Fu’s Fs值为54.260。表明广东省不同稻区越冬代大螟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较高,亲缘关系近,但存在着遗传分化现象,种群间遗传分化现象主要原因为遗传漂变,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