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引言应用原生质体融合的体细胞杂交,为植物育种增加遗传多样性和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提供了可能性。对包含多种重要蔬菜和油料作物的芸苔属,有人已经用原生质体融合作过研究。我们想通过本文提供应用原生质体融合培育甘蓝和大白菜体细胞杂种的第一个例子。甘蓝和大白菜都是结球型蔬菜。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1978—1983年对棉红蜘蛛的为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苗期受害后,棉株高度降低,果枝数和青铃数减少。蕾铃期受害后,青铃数明显减少。棉株受害后影响产量。为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苗期y=10.40x±1.21(0≤x≤2.36),蕾铃期y=12.53x±1.5(0≤x≤2.5)。在田间调查时,可根据红斑株率(n)与红斑株平均为害指数(m)的关系式m=0.2165+0.00889n±0.14推算出减产率。利用y=10.40x±1.21,y=12.53x±1.5和m=0.2165+0.00889n±0.14,结合当地棉花的生产水平,可确定以红斑株率表示的防治指标。红斑株率易于调查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的为害可分为直接取食为害和间接诱发病害。两年来每隔5天左右系统剥查吐絮棉铃,分析结果表明,受害棉籽产量损失平均为60.92克籽棉/千粒,每头幼虫平均为害2.03粒棉籽。根据单铃幼虫数估计的每条幼虫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是籽棉0.24克,皮棉0.101克,其中直接为害分别是0.133克和0.0467克,间接为害分别是0.11克和0.0543克。棉籽受害后皮棉等级降低4级,单价降低31.6%。百斤皮棉单价损失是9.383元/条/铃,其中直接为害5.559元/条,间接为害3.824元/条。应用皮棉产量损失0.101克/条和百斤皮棉单价损失9.383元/条/铃,推导了估计产值损失的公式,可以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估计当时红铃虫所造成的产值损失。  相似文献   
4.
棉花苗期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蚜(Anhis gossypii Glover)是上海郊区棉花早中期主要害虫之一,但近几年来,很多人改变了对棉蚜为害的看法,有的认为有虫无害,有的认为天敌能控制棉蚜为害,所以可以不进行防治。作者从1977~1981年对棉蚜的为害进行了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正确的防治指标。本试验在小区及大田中进行。结果表明,在1~2张真叶卷叶时,单株减产率为31.02%~51.46%,而在3~4张真叶时为24.80%~42.97%,在大田条件下,不同卷叶株率(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 y=0.7034×-1.4641利用y=0.7034×-1.4641关系式,结合当地棉花的生产水平,可确定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5.
影响玉米螟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是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对湿度低于70%,一天的降雨量高于15毫米,对玉米螟的数量消长就有抑制作用。本文依据多年玉米螟数量消长的资料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按逐步回归方法算出第一代成虫发生量预测式:y=7.373x_1+2.832x_2+13.487x_3+18.216x_4+6.272x_5+7.989x_6-41.674。1978—1980年多点应用,预测式的准确率达87.2%.然后把全部资料再按逐步回归方法算出多元回归方程式、y=9.124x_1+3.816x_2+11.956x_3+20.628x_4+7.247x_5+8.799x_6-45.815。1981-1983年多点应用,预测式的准确率达81.8—87.5%。棉花被害株率与第一代灯下蛾量的关系式为:y=3.365x~(0.443),经历史资料检验并进行多点应用,预测式的准确率达83.3—90.0%。  相似文献   
6.
棉田玉米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玉米螟卵量与棉花被害株、被害铃关系的研究以及被害所造成产量损失的调查,根据经济阈值推算出以百株卵量表示的防治指标。玉米螟卵量(x)与被害株数(y)、被害铃数(n)呈正相关,关系式第1代为:y=1.49x-0.22,第2代为:y=3.47x+0.21,第3代为:n=3.25x+1.2。被害株损失青铃数,第1代为4.36±0.55只,第2代为3.41±0.30只。但与受害株相邻的健株铃数多于一般健株。用药一次每亩成本150元,防治效果为70%,推算出的防治指标为:第1代百株卵量2.2~2.8块,第2代0.9~1.1块,第3代3.1块。经多点大田验证,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利用昆虫病原物来控制害虫的危害,是近年来害虫管理上的重要措施.虽然很多昆虫病原物还远不能作为生物杀虫剂或杀虫效果还不能达到完全控制害虫的目的,但可用来提高害虫对化学农药的敏感性(Bcll 和 Mclaughlin,1970;Listov 和 Ncsterov,1976;Rabindra等1988)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幼虫在感染苏芸金杆菌(BT)后,增加了对化学农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多因素相关法预测玉米螟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是上海郊区玉米、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棉花受玉米螟为害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可达二成以上。由于玉米螟幼虫钻蛀为害,因此防治要及时。化蛹进度及幼虫分龄预测法虽较准,但用工较多,对作物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根据影响玉米螟历期长短的主要因子采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第一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预测,其结果与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