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蔡鸿娇  田厚军  魏辉  林硕  陈峰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402-3408
芒果壮铗普瘿蚊(Procontarinia robusta)是我国外来危险性入侵害虫,坚硬的瘿壳导致药剂防治困难。植食性昆虫主要通过触角接收植物挥发物选择寄主,本研究采用触角电位联用仪(EAG)和“Y”型嗅觉仪观察瘿蚊成虫对芒果叶片挥发物成分(α-蒎烯、3-莰烯、α-石竹烯、异松油烯、乙酸乙酯)的电生理反应和行为选择,结果显示:EAG反应值大小排序依次为α-蒎烯>3-莰烯>α-石竹烯>异松油烯>乙酸乙酯,α-蒎烯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挥发物。虽然雌虫对于α-蒎烯、3-莰烯、α-石竹烯3种物质的EAG反应值比雄虫的高,但是雌雄之间对同一挥发物差异不显著(P<0.05)。行为选择结果显示:对瘿蚊吸引率高低依次为:3-莰烯>乙酸乙酯>α-石竹烯>α-蒎烯>异松油烯;3-莰烯对瘿蚊的吸引率最高,达到74.20%,显著高于α-蒎烯和异松油烯,乙酸乙酯吸引率次之,达到66.07%;异松油酯的趋避性最高,达到74.25%,显著高于其他挥发物。实验中也显示浓度阈值现象,α-蒎烯在浓度0.5 mL/L和1 mL/L浓度范围内有显著的趋避效果,在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内的其他浓度引诱率和趋避率差异不显著。α-石竹烯高浓度(1.0 mL/L and 2.0 mL/L)对芒果壮铗普瘿蚊有显著引诱作用,3-莰烯和α-石竹烯处理组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瘿蚊的引诱率增加。研究结果为阐释瘿蚊入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引诱剂或趋避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对建兰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生防菌,以海洋鱼类为分离来源,室内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及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海洋鱼类中分离获得43株海洋细菌,初筛出10株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抑菌带宽0.60~1.60 cm,其中菌株BA-3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7.69%;经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菌株BA-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该菌抑菌谱广,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室内防效为79.05%,大棚防效74.71%~77.09%,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对3个基因型(AAA,AA和ABB)共35份香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200~2 000bp,27条具有DNA多态性,多态性为71.05%,遗传距离为4.30%~33.33%。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25%为阈值,35份香蕉种质可分成6个类群,除贡蕉(AA)和金粉1号(ABB)分别归为Ⅲ和Ⅳ两个类群之外,其余33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包含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基因型为AAA和ABB的22份香蕉种质。基因型为AAA和ABB的香蕉种质并不被简单地划分成两类,部分基因型相同的香蕉种质之间没有表现出紧密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所用的6条引物能把香蕉种质区分开,ISSR分子标记对研究香蕉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对芒果叶片挥发物的影响,为瘿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质联用仪(GC-MS)技术分析芒果壮铗普瘿蚊为害后芒果叶片挥发性物质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健康叶片和虫伤叶分别含有65种和66种挥发物成分,其中45个组分相同,主要包括石竹烯、α-荜澄茄烯、十八碳烯、蒈烯、水芹烯、β-月桂烯、蒎烯等。瘿蚊为害后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31种和芳香族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分别高达51.41%和41.10%,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叶片,成分也发生改变。虫伤叶挥发物除了萘和薁之外,主要物质包括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24.32%)、α-荜澄茄烯(8.92)、3-蒈烯(2.23%)、乙酸酯3-己烯-1-醇(2.23%)、4-蒈烯(1.06%)、柠檬烯(1.04%)、a-石竹烯(1.46%)。极微量物质包括辛醇、兰桉醇、斯巴醇、表蓝桉醇、长香茅醇,香豆素类化合物只在健康叶片中检测到,马兜铃烯、法呢烯和一些特殊萘和薁芳香族化合物只在虫伤叶中检测到。【结论】芒果叶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芳香族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瘿蚊为害后导致挥发物质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病原菌,防治困难,通过抑菌圈、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探讨羊蹄甲、三裂蟛蜞菊、马缨丹、芒果叶提取液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三裂蟛蜞菊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范围为15.00~18.13 mm,为高度敏感,在0.40 g·mL-1浓度处理下,其抑菌率达到79.6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羊蹄甲和马缨丹叶提取液的抑菌圈范围为10.67~15.57 mm,为中度敏感,抑菌率分别为58.33%和60.37%;芒果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iley)泌蜡腺体、蜡泌物、触角、足、腹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的主要分泌蜡腺体为管腺和三格腺;触角感受器主要为毛状感受器;口器喙着生6对刺形感受器;足及爪冠着生刺形感受器;腹部主要分布毛状感受器,三格腺和管腺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7.
研究芒果壮铗普瘿蚊不同程度为害下寄主植物叶片中硝态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以及植物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将叶片受害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1~50,51~100,101~200,>200(每叶片虫瘿数),并以无虫瘿为害的叶片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硝态氮含量在各个等级之间均没有显著的差异;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各为害等级叶片均显著低于CK;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密度为害等级(101~200,>2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及CK.植物保护酶系测定结果显示:CK组活力最低,>200等级SOD,POD,CAT活力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51~100与>200等级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为害等级量重的(>200)P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而1~50等级显著低于其他等级.因此,人侵害虫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不同为害程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有关营养物质;随着为害等级的加重可导致植物保护酶系的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芒果壮铗普瘿蚊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成灾的主要害虫,2003年被命名为新种Procontarinia robusta Li,BuZhang,2003。通过对其幼虫、蛹、成虫形态的电镜扫描观察以及虫瘿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488 bp),确定了P.robusta与早先报道的P.matteiana KiefferCecconi,1907为同一物种,两者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随着城市绿化苗木的引进和调运,在我国城市间不断扩散蔓延。本文阐述外来有害生物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入侵和扩散的严峻形势,从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城市绿化过程中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杉卷叶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Clemens))是北美地区严重的森林食叶害虫之一。本试验室采用浸叶法测定植物源杀虫剂除虫菊酯对云杉卷叶蛾4龄幼虫的致死剂量,分析幼虫死亡率与致死时间致死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2.5、25、50、100和200 μg&#183;L-1时,幼虫LT50(50%害虫死亡的时间)分别为94.78、45.54、20.36、14.39和11.37h,在120 h累积死亡率依次达到50%、67%、93%、100%和100%。4龄幼虫的LC50(50%害虫死亡的浓度)为16.1μg&#183;L-1。因此,除虫菊酯对云杉卷叶蛾幼虫的致死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而致死时间随着浓度增加而降低。本实验为除虫菊酯为效防治云杉卷叶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