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银杏酮下脚料防治韭菜根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银杏酮下脚料防治韭菜根蛆,防治效果85%左右,与高毒农药防治效果相似,对人畜无毒害作用,不造成环境污染:银杏酮下脚料是研制防治韭菜根蛆无公害农药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2.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启田 《食用菌》1998,(6):30-31
我国栽培和利用灵芝历史悠久,近年来灵芝的消费量增长较快,但传统的灵芝栽培产量低,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对灵芝的栽培方法作了研究,现简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种为赤芝,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粉2%,蔗糖1%,料水比1∶1.6。栽培料培养基:①阔叶树木屑70%,棉子壳18%,玉米粉10%;②棉子壳70%,木屑18%,玉米粉10%;③木屑44%,棉子壳44%,玉米粉10%。各配方均要加石膏粉、蔗糖各10%,pH自然,料水比1∶1.6。 1.2 试验方法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两点接种)按常规法进行。原种瓶装200g,17×33cm的栽培袋装400g干料,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养。试验设计:①瓶栽与袋裁;②不同开洞数(2、4、6)对比;③注水、覆土与墙式栽培对比;④不同配方袋栽对比。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50袋(瓶)。生物产量以总袋(瓶)数作统计进行平均。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  相似文献   
3.
<正>银杏(ginligo bilobal)是我国特有植物之一,资源十分丰富。银杏的果、叶均可入药,具有益心化湿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铜(GBE)可用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防治,80年代又报道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为强化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从而把银杏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 ,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 ,生物效率提高 2 0 %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金针菇麦粒原种和栽培种作生产菌种的比较试验,总结出了麦粒原种作生产菌种比栽培种作生产菌种产量高,生物效率提高20%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银杏型果胶是以银杏外种皮为原料提取的果胶多糖,含半乳糖醛酸大干66.5%,符合QB2484——2000《食品添加剂——果胶》国家行业标准的半乳糖醛酸量的要求。银杏型果胶既可与柑桔型等果胶一样,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化工等行业,具有增倜、增粘、乳化、稳定等作用;还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过敏、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止咳被被祛痰、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因此可以为疗效型果胶使用,配制药物和保健品。  相似文献   
7.
8.
银杏外种皮研究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银杏外种皮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进行测定,对银杏外种皮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开发利用银杏外种皮生产生物农药,化妆品,饲料的科研成果和转化开发情况,并分析了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银杳叶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银杏叶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目前由于根杏酮大幅度降价而引起该产业低落的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0.
石启田 《食用菌》2002,24(5):18-18
目前,邳州市银杏发展已产业化,全市有采叶圃5,666.7ha,干叶产量150,000t。1998年银杏酮提炼厂发展到10家,其银杏酮的年生产能力200t。年丢弃的下脚料叶渣近千万公斤,叶渣即为酒精浸泡提取银杏酮后的银杏叶。这些叶渣到处堆放,污染环境。为了提高银杏叶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栽培食用菌的原料资源,笔者进行了以银杏叶渣为原料栽培平菇试验,取得了成功。1 供试材料 晒干的银杏叶渣,棉子壳。平菇品种为亚光一号。2 试验配方①叶渣64%,稻谷20%,麦麸15%,石膏粉1%;②棉子壳64%,稻谷20%,麦麸15%,石膏粉1%;③银杏叶渣54%,棉子壳10%,稻壳20%,麦麸15%,石膏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