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扫描昆虫雷达实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扫描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扫描雷达回波的VGA图像信号进行单帧采集和多幅序列采集,经过图像处理、参数自动识别和回波的自动分析、计算后可得到昆虫活动的方位、高度、距离、密度、飞行的方向和速度等一系列迁飞活动数据。对迁飞昆虫活动实时监测,实现该类害虫的准确预测和有效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熟蚕上蔟是养蚕生产中最紧张繁忙的工作,传统的手工拣熟蚕上蔟的方法,费工、费力、工效低,是当前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蚕步伐的加快,熟蚕上蔟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日益突出,生产上迫切需要省力化的上蔟技术。熟蚕省力、自动上蔟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大幅度提高上蔟功效、显著提高茧丝质量和农民养蚕及缫丝企业经济效益等特点,解决了历来养蚕上蔟难的问题,深受蚕农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步甲夜间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垂直监测雷达可以长期实时自动监测的特点,研究鞘翅目昆虫步甲是否具有迁飞性,并探讨步甲的迁飞活动规律。【方法】设置雷达观测点,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长期观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进行低空气流和大区环流分析,探讨鞘翅目昆虫步甲迁飞的事实。【结果】2005和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步甲季节内活动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份,高空和地面诱虫灯季节内诱集有明显突增突减现象;高峰期内雷达回波点高度可达600 m,主要集中在450 m以下;夜间活动大多在20:00~22:00之间,个别夜晚雷达回波持续到04:00左右,探照灯内步甲数量的变化与雷达回波强度具有一致性;系留气球携带的捕虫网在200 m的空中成功捕到步甲成虫。【结论】步甲属的某些种类具有一定的迁飞性,为研究鞘翅目昆虫的迁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循环率对大菱鲆生长和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水循环率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水循环率梯度12,24,36,48次/d,大菱鲆初始平均体重为200.36 g。经43 d养殖,12次/d组大菱鲆最终平均体重为277.98 g/尾,而48次/d组达到了296.24 g/尾;12次/d组水体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分别为0.41~1.50 mg/L和0.12~0.38 mg/L,而48次/d组分别为0.33~0.56 mg/L和0.05~0.09 mg/L。试验结果显示,提高水循环率可降低系统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速度,优化养殖水质,减小水中有害物质对大菱鲆的胁迫作用,从而加快大菱鲆的生长速度,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苎麻织物刺痒感的评价方法,并对其中利用压缩织物时表面毛羽集合体的力学指标来评价刺痒感的方法作了重点分析和验证.主要从织物结构的角度对影响苎麻织物刺痒感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麦蚜对小麦冠层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田间不同程度麦蚜危害的小麦冠层反射光谱测量,研究了各波段反射光谱的变异特征,并对光谱反射曲线进行微分分析。结果表明:在麦蚜危害的初期,近红外反射率明显降低,即陡坡效应受到明显的削弱,随着麦蚜危害程度加重,小麦冠层的反射率在不同波段有明显下降,尤其在近红外区下降更为显著。利用光谱微分技术,对受麦蚜不同程度危害的小麦冠层反射率求一阶导数,得到红边斜率。结果表明,麦蚜危害后小麦冠层的红边斜率在近红外波段发生剧烈的变化,且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其值逐步下降。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和百株蚜量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并对监测蚜虫敏感波段的选择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无限空间射流理论和表冷器换热理论为基础,对主动式冷梁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假设条件下,建立了诱导送风模型和干工况表冷器换热模型。结合这两种模型,最终建立了主动式冷梁工作模型。在设定的5种静压箱静压值下,对主动式冷梁样品的一次风量、二次风量、水侧换热量等热工参数进行测试。选取诱导比和制冷量两个表征冷梁性能的参数作为标准,对模型理论值与样品实际值进行了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验证了所构建的主动式冷梁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禾谷缢管蚜Rjopalosiphum padi 不同发育阶段体内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的变化趋势,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了蚜虫JH测试方法,并对其J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若蚜阶段存在三种JH即JHⅠ、JHⅡ和JHⅢ;在成蚜阶段只能检测到JHⅢ.在整个发育过程中,JH变化趋势为虫龄越高,JH滴度越低,无翅3、4龄若蚜体内三种JH均极显著高于同期有翅若蚜.母代翅型对子代不同龄期若蚜JH滴度有明显影响.无翅成蚜后代1龄JH滴度极显著高于同期有翅成蚜的后代;2龄时,有翅成蚜的后代JH滴度骤然上升;有翅成蚜后代在2、3龄时JH滴度极显著高于同期无翅成蚜的后代.2龄之前是两种翅型母代的后代滴度变化的转折点,表明1~2龄若蚜期是禾谷缢管蚜翅型分化的关键时期和JH影响翅型分化的敏感龄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Agent模型对昆虫及其寄主、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机模拟,比传统种群模型更为直观的体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本文建立了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天敌组合、环境4种类型Agent对象,观察了多种组合下的对象行为。以北京地区的历史日值均温、湿度、降雨量数据为主要环境数据,进行了区域模拟验证,与北京地区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在GIS平台上,以小麦生长季节的气象数据对宁夏、陇东、陕西3个地区进行了模拟,以环境数据进行驱动的4类Agent对象运行,得到了初步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有害生物疫情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作物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2001、2002年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开发的。该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两部分。空间数据库包括全国1:250 000地图数据和全国范围720个气象站点位置数据。属性数据包括2001、2002年在全国1 300个县约1 000种有害生物调查数据,194个气象站点从1950年到2001年的气象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MapInfo及其开发语言MapBasic开发了菜单、对话框等用户界面,可简单方便地完成查询有害生物信息,绘制有害生物发生范围专题图、插值图、每日温度、月均温、害虫年发生世代数估计及有害生物可能分布范围的估计等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