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蔸注射防治黄脊竹蝗大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桃江县龙溪乡266.7hm^2竹林内的158块产卵地中,根据立竹胸径大小,每竹注射甲胺磷或氧化乐果1~5ml防治上竹取食的跳蝻。只需1次注射,并可防治整个孵化期陆续出土、上竹取食的跳蝻,防治效果为98.2%。是一种治点保面、治早治小、简便适用、易于操作、节省劳资、群众乐于接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大蟾蜍捕食马尾松毛虫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ri-zans俗名癞哈蟆,是两栖类中最常见的优势种之一。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它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对农业害虫的捕食作用,已有过不少报道,但对森林害虫的捕食情况和抑制作用,目前还未见有人研究,我们在宁乡县城郊的马尾松林中,对此进行了初步观察。中华大蟾蜍大多生活在稻田、池塘、菜园及离水源较近的森林中,每年2、3月开始活动和产卵,常成对活动。在林  相似文献   
3.
竹蝗化学防治可分为4个阶段,即:产卵地跳蝻防治阶段、漏治产卵地跳蝻防治阶段、散蝗诱杀阶段、集中交尾成蝗防治阶段。其系列化学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产卵地跳蝻化学防治技术产卵地的跳蝻出土后,用林丹粉等药效期较长的药粉进行多次防治;或在5月中旬开始对产卵地上的毛竹依小到大每竹注射3-5ml甲胺磷原液,对产卵地上跳蝻进行一次性防治。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一般稀竹林用注射办法,密竹林用粉剂防治。据跳蝻出土有1个月左右时间的特性,用林丹粉防治。当每公顷每日孵化跳蝻超过2175头时,以林丹粉每公顷每次15公斤喷施防治。对首批…  相似文献   
4.
黄脊竹蝗诱杀剂配比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竹蝗诱杀剂原6号配方增加4个配比对竹蝗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4个晴日内2号配比、3号配比、4号配比诱杀竹蝗效果与原6号配方无显著性差异;对以上配比成倍加水作诱蝗持效观察,结果表明2号锋、3号籍诱杀竹蝗效果与原6号配比加水后的诱蝗效果比无显著性差异。防治竹蝗可根据具体情形选择人尿、杀虫双自己方不同自己比施药。  相似文献   
5.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对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方法进行了简述.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害后主梢当年生长量损失27.23%,树高下降13%,而地径增长7.23%.马尾松受害后除影响当年梢生长外还影响其次年梢生长.树高在141~180 cm左右的马尾松受...  相似文献   
6.
以5年生马尾松、湿地松为寄主材料,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微红梢斑螟与桃蛀螟2种害虫的蛹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害虫化蛹的一些行为学特性、蛹的历期和羽化时辰节律存在一定差异,而蛹体长、蛹最宽、翅芽最宽、翅芽最窄等蛹的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微红梢斑螟羽化高峰期出现在晚上(18:00~24...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择相似的地理条件,对马尾松毛虫不同发生类型和实施不同持续控制技术措施的马尾松林进行调查研究,经分析认为:马尾松林生态环境因子是影响马尾松毛虫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马尾松林中马尾松重要值愈小,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和昆虫多样性指数愈高,松林自控松毛虫能力就愈强;反之,松林中马尾松重要值愈大,,植物种类和昆虫多样性指数愈低,松林自控能力差,松毛虫易暴发成灾,通过对不同发生类型的松林采取不同持续控制技术措施,可增强松林自控能力,从而达到持续控制虫灾的目的,并据此提出了持续发展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脊竹蝗诱杀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黄脊竹蝗的趋性 ,本文采用 8种配方在林中对竹蝗进行诱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白酒兑杀虫双以 2∶1的比例诱杀竹蝗效果最好 ,人尿兑杀虫双诱杀效果次之。杀虫双及水兑杀虫双都可作诱杀剂 ,但以杀虫双兑 1倍水诱杀竹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9.
红尾追寄蝇是马尾松毛虫幼虫期的重要寄生天敌,主要寄生5~6龄松毛虫,第1、2、3代松毛虫寄生率分别为21.37. 44.95和0.71%。该蝇在湖南年发生5~6代,以蛹在土内越冬。95%以上的卵产于寄主胸足上,每寄主体上的着卵量为1~33粒,最多出蝇11头。当着卵量在7.5~20粒时,寄主陆续在幼虫和蛹期全部死亡;2.5粒时有3%的寄主仍能存活。寄蝇种群数量变动与当年5月气温成正相关,与7年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当年5月份和7月份对微红梢斑螟危害过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林实施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与剪梢时间和树种有关.人工剪梢防治对马尾松、湿地松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5月份剪梢的马尾松地径增长最明显,达1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