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王有乐  雷兴龙  王亚变  杨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4-5296,5300
好氧反硝化菌是一类可利用好氧反硝化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的细菌。与传统的细菌缺氧反硝化脱氮相比,利用好氧反硝化菌发展好氧脱氮技术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好氧反硝化菌间歇曝气法、酸碱指示剂法、呼吸抑制剂法、选择性培养基法、滴加试剂法、极限稀释法和综合筛选法等筛选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有乐  祁晓霞  董芳  鹿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87-14590
总结了近几年来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混凝-超滤、活性炭-超滤和混凝-活性炭-超滤工艺,并对各工艺的去除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目前研究的工艺中,混凝-活性炭-超滤工艺在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领域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淀粉废水资源化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有乐  鹿玉琼  祁晓霞  张宝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71-6473,6514
淀粉废水是食品工业中污染最严重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直接采用工艺处理困难较大,且废水中的有用物质直接排放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就显得极其重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微生物将淀粉废水资源化处理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对该方向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甘肃干旱区樟子松引种栽培及造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的引种现状、适应性、育苗和造林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樟子松在甘肃干旱区育苗的"9适宜"技术要点和可借鉴的"一保,四改,两提倡"造林技术,指出了樟子松在甘肃的应用前景和推广范围。  相似文献   
5.
张掖市黑河湿地在维系黑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黑河湿地的水质状况,分别在2011年6月和2012年6月采集了水样并对5项水质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同时,为克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性对水质评价的影响,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黑河湿地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黑河湿地的水质状况较差,属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总氮是导致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杨艳丽  王有乐  王玉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70-1771,1774
以天然水体中常见的金属离子Mn2+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对水中溶解性腐殖酸的催化臭氧化效能.结果表明,Mn2+对臭氧化去除腐殖酸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反应25 min,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82.3%,较单独臭氧化提高了24.3%;通过Na2CO3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验证了Mn2+催化臭氧化反应遵循自由基反应原理;同时也发现催化效率随着臭氧流量的增大而提高,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且少量Mn2+投加即可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过量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校园污水资源化给排水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建设绿色环保校园为理念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 ,分析研究校园给排水系统结构 ,提出了污水资源化给排水模型。该模型将新鲜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作为有机整体全面规划 ,在污水全部回用 ,达到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条件下 ,能简便合理地计算污水处理厂规模。通过对甘肃工业大学西校区污水资源化给排水方案的设计 ,表明模型可行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并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时间和灰酸比(m∶V,g/m L下同)等因素对除油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粉煤灰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室温,改性剂为0.3 mol/L盐酸溶液,搅拌速度300 r/min,搅拌时间15 min,灰酸比l∶2;确定了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的工艺条件为:室温,p H3,投加量100 g/L,搅拌速度300~350 r/min,搅拌时间2 h,静置12 h。在该工艺条件下,采油废水经粉煤灰吸附处理后,出水含油量由147 mg/L下降至2.3 mg/L,除油率为98.4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