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脲酶测定法判定豆浆抗营养因子热失活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分是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大豆制品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高温加热钝化的方法使胰蛋白酶抑制剂失去活性。豆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的饮品之一,因为脲酶测定方法比较简单,目前多以加热钝化后豆浆脲酶活性来表示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情况。本研究通过测定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脲酶的活性研究豆浆加热过程中二者失活是否具有一致性,判定以脲酶活性来体现豆浆安全的科学性,同时通过豆浆加热程度与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情况的关系,对家庭豆浆制作提供一种安全的加热模式。  相似文献   
2.
试验于2011~2012年通过大田高感品种自然诱发对近年四川小麦生产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6个代表性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生育期抗条锈性研究.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对条锈菌的反应型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病情指数有显著差异(0.01<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6个品种反应型在不同生育期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川育23反应型逐渐降低,川农26反应型逐渐升高;病情指数研究表明,川农26病情指数逐渐增高,川育23病情指数逐渐降低,其他品种病情指数变化不明显.结合品种的农艺性状的比较,绵杂168、川麦42、西科麦4号、内麦9号抗条锈性优良,川农26抗条锈性差,应逐渐淘汰,川育23可能携带有高温抗锈基因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云南马铃薯青枯病菌的毒力和致病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离自云南省8个县(市)的马铃薯青枯病病菌273个菌株对马铃薯植株接种,测定马铃薯青枯病病菌对马铃薯的致病性。发现来自宣威的菌株在毒力和致病力方面均比昆明地区的强。对来自云南的主栽品种发病的标本分离接种显示:来自米拉、合作88、会-2的菌株因地区差异,70%~90%具有致病性,由于这些都是长期种植的老品种,所以加大品种带菌检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应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田间斜纹夜蛾成虫消长动态,探讨该系统自动计数的准确性和远程信息传输等智能化监测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反映的蛾峰动态与通用诱捕器监测一致,说明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斜纹夜蛾田间发生情况,满足了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为厦门市夜蛾类害虫的智能测报提供了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2对SSR引物,对来自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水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运用日本清泽建立的鉴别品种对其中62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稻瘟病菌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He=0.57±0.27,I=1.17±0.60)。聚类分析表明,在80%相似水平下菌株可划分为9个多样性群体。供试菌株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其中002、000和006为优势小种。分离的不同海拔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1600~1700m生理小种最丰富,达9个生理小种;海拔1500~1600m、1400~1500m和1700~1800m,生理小种分别为6、5和4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从海拔1400~1500m分离的菌株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He=0.57±0.24),并划分为6个群体。综合分析表明,在元阳哈尼梯田系统中,栽培传统品种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的区域,其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和生理小种也越丰富。  相似文献   
6.
利用NCM-ELISA方法对来自云南省3个县(市)50个样本的马铃薯种薯青枯病菌的带菌量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具有青枯病潜在感染。结果表明:寻甸的24个样品中11个带菌;宣威的17个样品中10个带菌;来自昭通的所有样品都不带菌。其中马铃薯主栽地区的主栽品种的青枯病潜在感染量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