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9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自1982年开始进行,至1985年共试用三方面的生防措施,即(1)调整试区内所种的甘蔗品种,逐步淘汰比较感虫的品种(台糖134),留用和扩大种植抗虫性较强的(闽糖70/611、粤糖64/395等)品种的面积.(2)逐步推行蔗地间种早黄豆,以改善蔗地生态环境,诱致蔗绵蚜天敌提早发生和增加基数.(3)利用大突肩瓢虫、双带盘瓢虫等优势天敌控制蔗绵蚜危害.  相似文献   
2.
1982~1985年,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进行保护利用瓢虫控制蔗田绵蚜为害试验。主要措施是保护安全越冬、越夏。冬季室内饲养,室温18~20℃,相对湿度75~85%;翌年4月,大突肩瓢虫越冬存活率为62,96~82.92%;双带盘瓢虫存活率45.71~100%。保护安全越夏的最适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75~85%,大突肩瓢虫越夏存活率为69.13%(当年第一代成虫)和53.8%(越冬代成虫)。双带盘瓢虫抗逆性较强,在一般室内即能越夏。4年来累计释放两种瓢虫的成、幼虫共44661头,防治蔗田绵蚜效果明显,减少蚜害株率96.6%、蚜害叶片率90%。  相似文献   
3.
荔蝽的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1)在几种蔗螟(二点螟、条螟.黄螟)混合发生为害的蔗区,繁放赤眼蜂治螟时,把从不同种蔗螟卵采得的赤眼蜂分别繁育后,再合理的搭配、混合散放,可取得较好效果. (2)繁放赤眼蜂防治蔗螟害,除螟蛾发生量较高之年须放蜂三次以上外,一般只须在上半年第一、二代螟卵期放蜂2—3次,即可控制其害.因为上半年适时散放足够的蜂量后,下半年螟卵的自然寄生率已高达80%以上,毋须再进行人为繁放。  相似文献   
5.
在南宁全年种有烟苗的条件下,烟蚜种群数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月上旬至3月下旬和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是烟蚜重要寄生性天敌,其种群数量年内也出现两个高峰期,且均分别在烟蚜发生峰期之后。采用几种复配型杀虫剂防治烟蚜,防效均达93.73%以上,其中20%(8817-Ⅱ号)乳油对蚜茧蜂羽化率的影响比50%甲胺磷乳油小  相似文献   
6.
7.
1985年至1987年,在国营广西浪湾华侨农场4200余亩柑桔园,进行柑桔红蜘蛛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试区内柑桔红蜘蛛每年有4个发生为害高峰期;柑桔红蜘蛛的捕食性天敌有10余种,以食螨瓢虫类为优势种;加强冬防、合理用药、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协调配合运用的综合防治方案,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柑桔红蜘蛛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1985~1988年在国营广西浪湾华侨农场进行了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柑桔红蜘蛛、柑桔潜叶蛾、柑桔锈螨、蚧类和柑桔溃疡病是该场的主要病虫害,还有次要病虫10余种。(2)查知柑桔害虫天敌昆虫40余种。(3)总结提出一套可行的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和综合防治年防治历,并在该场实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龙眼亥麦蛾Hypitima longanae Yang et Chen在南宁年发生5-6代。其对龙眼石硖品种及春梢、花穗、二次秋梢蛀害较严重。龙眼结果母枝或花梗受蛀害可减产60%以上。此虫蛀害龙眼新梢与龙眼鬼帚症状无因果关系。采用修剪及疏花疏果时结合剪除虫枝,合理施肥,促进新梢抽发整齐;在顶牙萌动期及新梢小叶平展率达80%左右时,各喷一次高效灭百可或巴丹与乐果混合剂等药剂保梢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达90.20%。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调查和室内试验,明确了国营广西浪湾华侨农场和南宁市郊柑桔园中食螨瓢虫种类主要有广西食螨瓢虫、黑囊食螨瓢虫和越南食螨瓢虫等3种,其中以广西食螨瓢虫、黑囊食螨瓢虫为优势种。两优势种瓢虫在当地一年可发生9~10代,成虫的寿命最长达105天,每头雌虫一生平均产卵最多达117粒。成虫、幼虫均能捕食柑桔红蜘蛛,每头日捕食量与叶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捕食量越多。食螨瓢虫田间种群数量变动与食料和使用化学农药情况有关,红蜘蛛少或用药多的果园,常无这类瓢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