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杨梅仙 《植物保护》1988,14(4):54-55
大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在广西南宁地区间歇发生,80年代以来曾3次大发生,面积共28.6—32.4万亩。1987年全地区12个县市普遍发生,面积达167.9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6%。  相似文献   
3.
融水县的融水乡、融水镇和喹镇有黄龙病发生危害,发病果园达29.4%,发病株率达4.95%,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1988年11月至1989年11月在县农业局院内果园(温州村)进行防治试验.主要技术措施,一是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病树比去年减轻;二是防治木虱,1988年调查有木虱株达100%,平均每叶片有2只.在4、6、8三个月,用水胺硫磷、喹硫磷800倍、氧化乐果1500倍喷洒,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三是用四环素注射病树,1000PPm药液高压注射树干38株病树,留7株作对照,结果只有7株有症状出现,防效达81.2%.但注射治疗花工大、成本高(4—5元/株),能控制黄龙病多久,亦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5.
杨梅仙 《植物保护》1989,15(2):58-58
1988年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 yzacWood-Mason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面积突破400万亩,遍布全区43个县(市),估计损失粮食5000万公斤。南宁地区是稻瘿蚊重发区之一,发生面积占全区的20%。  相似文献   
6.
甘蔗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is Sheld)是百色市局部性甘蔗病害.虽然发生面积不大,但为害较重.一般病株率在15—35%,严重的达65—90%,不同程度地影响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在病区大田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品种发病率差异很大.为了摸清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以便指导生产.我们在重病区的东增屯种植了6个品种,作3个重复,在同一管理条件下,连续两年(1984、1985年)对甘蔗品种抗梢腐病性作了观察.各品种两年的病株率、烂梢株率平均数分别为:粤糖63/237,病株率为0;桂糖1号,病株率为1.6%,烂梢株率为0;桂糖7号,病株率为5.5%,烂梢株率为0;桂糖11号,病株率为41.0%,烂梢株率为7.7%;粤糖7号,病株率为73.6%,烂梢株率为49.3%;台糖134;病株率为84.3%,烂梢株率为68.4%.在两年观察中,各品种的抗、感表现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阳春砂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以果入药,经济价值较高.近因炭疽病发生严重,砂仁生产受到很大威胁.此病主要在叶片发生,从叶尖向下变成灰褐色枯死,或在叶片上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或灰褐色斑,病斑稍凹陷,边缘深褐色,病斑可扩大相互愈合成大斑,潮湿时出现很多小黑点.重者病叶率达35~100%,导致植株枯死,病情指数达32~54.笔者1943~1988年,按照方中达(1980)“植病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查对资料,鉴定侵染砂仁引起发病的病原菌是炭疽菌属胶胞  相似文献   
8.
杨梅仙 《植物保护》1987,13(6):21-22
作者自1984年至1957年对砂仁“叶斑病”进行了系统观试和致病菌的研究,已鉴定出砂仁“叶斑病”的病原菌是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经室内抑菌试验,以强氯精、硫酸铜和三环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