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靖边地区地处季风边缘区,对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为研究其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文中根据靖边地区孢粉代用指标,结合AMS14C定年,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经历了温凉偏湿-温暖湿润-温暖干燥-温暖偏湿-凉爽干旱5个阶段,植被演替划分为疏林草原-典型草原-...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六安地区土壤pH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安徽省六安—霍山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取得的1295个土壤表层样品(0~20cm)的pH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探讨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cm)土壤pH变化幅度为3.97~8.09,平均值为5.38.90.57%的土壤样品pH值在研究区5.0~6.5范围内,呈酸性,局部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明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特征,为当地区域农业酸碱调控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通过对土壤样品(0 ~ 20 cm、150 ~ 200 cm)分析,利用方差以及回归分析量化了不同因素对pH值的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  结果  研究区表层土壤以酸性为主,pH均值5.66;深层土壤以中性为主,pH均值7.07。半方差分析表明,球状模型为研究区土壤pH值的最佳拟合模型,同时结构性因素为影响区域内pH值分布的主导因素。空间分布上,pH低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与传统农业分布区高度重合,高值区位于南侧山区,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回归分析显示,成土母质是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可以单独解释24.8%的空间变异;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分别有9.2%和8.8%的独立解释土壤 pH 值空间变化的能力。地貌类型的解释能力较低(5.6%)。  结论  土壤母质等结构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与半方差分析结果相近;人为因素同样影响着区域内pH值的空间分布情况,长期不合理的施肥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侵蚀强度表现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是生态修复成败与否的关键。由于生态修复的各种生物和工程措施是建立在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因此本文以彭阳县古城乡半阴湿土石质黄土梁峁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研究区的立地条件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树种组合和造林模式,采用成熟的工程措施和栽培技术,确定该研究区的生态修复组合模式,进而对研究区的生态修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花粉中的孢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粉是植物繁殖细胞,由花粉壁和内物组成,孢粉素为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由类胡萝卜素成胡萝卜素酯的氧化共聚物组成,是一种难于分解,高高温,抗酸碱的物质,它使花粉外壁非常牢固,防护花粉营养物质不受外界干扰,且是自然界中石油,天然气的原始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6.
天山作为亚洲大陆最大的山系之一,横贯于新疆的中部,成为分隔南、北疆自然地理区系的山系,它对花粉的传播、保存、搬运与沉积具有重大作用。根据对西北干旱区域新疆石河子南山地区一条沿着海拔高度从2400 m到300 m的样带所采集的23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和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北坡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该区表土孢粉谱可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森林植被带、森林草原植被带、蒿属荒漠带和典型荒漠带。比较特殊的是典型荒漠带被划分为两个亚带,一个亚带是以蒿属、藜科占主要成分的典型荒漠带,另一亚带蒿属、藜科含量较高并含有大量沼泽蕨和芦苇植硅体,兼具典型荒漠和湿地特征。在海拔400 m以上,孢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对应关系较好,带Ⅰ中较高含量的云杉花粉验证了以云杉为主的森林植被带。带Ⅱ中以云杉为主的乔木植物和含量较高的藜科、蒿属和蓼属等草本植物为主的孢粉组合特征与森林-草原植被带的植被特征较为类似。云杉属花粉在海拔低于1350 m的地方即林带下方所占的比例很小,一方面由于距林地的距离较远,另一方面,可能是山风气流对云杉花粉往下搬运的能力较弱所致。带Ⅲ的蒿属花粉含量较高,与该带植被中绢蒿较多有一定的关系,带Ⅳ以藜科为主的花粉组合特征代表了这个植被带的荒漠植被类型。但是在海拔400 m之下,带Ⅳ的亚带Ⅳ2的高含量的沼泽蕨和芦苇植硅体的孢粉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古湿地环境。通过该部分表土花粉组合特征与草滩湖剖面孢粉谱的对比,验证了当地农业种植选址的生态可行性,同时就开垦程度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亚带Ⅳ2的蒿属/藜科(Artemisia/Chenopodiaceae(A/C))比值比亚带Ⅳ1高,可能与该样点受人为扰动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对新疆依连哈比尔尕山南、北坡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孢粉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坡的花粉组合特征能较好的反应当地植被特征,但是在具体的科属组成上也有差异;云杉、藜科、蒿属等花粉具有超代表性,莎草科、禾本科低代表性,菊科花粉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对花粉的代表性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山谷风的搬运作用。蒿藜比(A/C)在北坡可以作为山地垂直湿度变化的参考,在南坡则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植被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资源调查为植被资源的保护与沙漠化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柴达木盆地植被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盆地植被群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植被类型主要以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为主,其中密花柽柳(Tamarix arceuthoides)、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和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当地优势灌木。藜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蒺藜科为当地优势科种。(2)根据植被分布特点,柴达木盆地植被可分为三大区域和六大植被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