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精油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毒力,发现供试精油对二斑叶螨均有一定触杀活性。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樟脑油,桉叶油,香茅油,薄荷油、杏仁油,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193、0.243、0.479、0.611、11.902 mg/L。选择杀螨活性较好的樟脑油、桉叶油和香茅油进行设施内西瓜叶螨防治试验,喷施3d后,樟脑油、桉叶油、香茅油18 g/667m~2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分别为74.05%、62.80%、62.75%;至药后20 d,三者防效分别为88.89%、79.44%、78.95%,与对照药剂苦参碱相比,防效相近或更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滴灌和微喷两种灌溉方式对草莓炭疽病和白粉病发生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的试验,并对草莓炭疽病和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最佳的灌溉量为90 m~3/hm~2,最佳灌溉时间为16:00左右。另外,在草莓苗期管理中,使用微喷技术较好,在草莓定植后的管理中,更适合使用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绿色发展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保障有机草莓生产的产量、品质及生态安全,针对日光温室草莓有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总结了1套包括田园清洁及棚室消毒、生产苗选择、棚室环境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使用银灰膜、粘虫板、硫磺熏蒸等物理手段,同时利用天敌及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对草莓炭疽病有效的生物药剂,对采自北京部分草莓产区的草莓炭疽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针对其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选用5种生物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引起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其中C.gloeosporioides为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草莓炭疽病防效较好,在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2.7%、74.7%,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67.4%、65.7%,均高于1%蛇床子素微乳剂、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且与对照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选用2%绿宝水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代替化学农药防治草莓炭疽病。  相似文献   
5.
从2016年起,北京市昌平区不断有莓农反映草莓田出现大"肉虫子"危害,部分棚室受害较重。为全面了解其发生种类、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为莓农开展防控提供依据,2018—2020年,于每年8月至翌年5月对昌平区主要草莓生产园区展开调查,记录相关发生情况,对部分不易识别的幼虫,通过饲养获得成虫,逐步明确北京昌平新发夜蛾科幼虫有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3种,其中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最为常见。上述3种害虫的幼虫在9—12月草莓开花期前,主要为害叶、嫩枝等,低龄幼虫喜取食嫩枝,造成枝芽破碎、叶片穿孔或仅存叶柄,随着龄期的增加,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可取食周边叶片造成缺刻、大穿孔,果实膨大后,3种幼虫均可取食果实,但田间仍以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较为常见。最后,根据发生特点,从生态防治、理化诱控、药剂防治3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了5种生物药剂对草莓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 5%大黄素甲醚水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在第1次用药7d、第2次用药7d、第3次用药7d后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均65%,在第3次用药14d后防效60%,与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个/g孢子)可湿性粉剂、寡雄腐霉(100万个/g孢子)可湿性粉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的防效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