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试验表明,在8004~15467窝/667m2密度范围内宽行窄株栽插与宽窄行栽插两种栽插方式的产量无明显差别;宽行窄株栽培较宽窄行栽培经济。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技术对害鼠的控制效果和作用,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旱地开展了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TBS对鼠类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形动物151只,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鼩鼱4种。其中,封闭式TBS捕鼠58只,开放式TBS捕鼠93只,分别占捕鼠总数的38.41%,和61.59%,开放式TBS捕获鼠形动物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TBS。不同安装方式鼠形动物组成基本一致,均以小家鼠数量最多。两种安装方式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不同,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与试验周边生境、小气候及作物生育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安龙县首次引入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防治蔬菜夜蛾科害虫,对不同挂置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8—9月的蔬菜地运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成虫的最佳挂置方式是:每667m2挂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1支诱芯,诱捕器以离地100cm的高度对夜蛾科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观察参试的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旱育水寄、旱育秧方式下,对稻瘟病的抗性表现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以中优169、F优993、宜香优2115、绵Ⅱ优838等4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和产量表现最好,可推荐在安龙县稻瘟病高发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5种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贵单8号在安龙县中下等肥力土壤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3400-4100株/667m^2最佳。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玉米平衡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黔西南地区肥料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N、P、K施用量及比例,按照肥料"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多个玉米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黔西南地区玉米的施肥最佳方案为:纯N 240~270 kg/hm2,P2O5105~135 kg/hm2,K2O 90~120 kg/hm2;对玉米产量的影响N肥最大,P肥次之,K肥最小.对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推广科学施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栽培方式,进行了穴栽双株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双株栽培以6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81.6kg/667m2,高于和低于此密度产量均下降,其次是5 000株/667m2,最低的是是4 000株/667m2,产量仅为133.4kg/667m2。  相似文献   
8.
紫优93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试种表现出穗大、高产、群体结构好,熟期转色好.对紫优93在876.57kg/667m2高产的情况下,生物性状如茎蘖动态,抽穗期粒叶比,叶片长宽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引进由江苏大学许士芬研究所活性水研究中心研制活性水制备系统处理后形成的植物活性水作姬松茸菇床浇灌水,并与安龙地区生产中使用的浅井水(CK)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植物活性水处理的姬松茸在菌种、施肥次数与施肥量、浇水次数及用水量等菇床管理方法均相同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姬松茸菌株的活性,促进菌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菌株的外观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加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芒果园实蝇科害虫种类及种群消长动态,采用性诱剂、食诱剂等方式开展实蝇害虫的诱集。经过持续跟踪调查,明确了该地主要的实蝇科害虫种类分别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占比94.85%;其次是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分别占比2.51%、1.45%;黒漆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ris (Bezzi)(1.01%)、三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 (Wang)(0.02%)、泰实蝇Bactrocera thailandica(Drew &Hancock)(0.16%)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0.01%),其中桔小实蝇占据了主要生态位。从种群消长动态分析,7月3日至8月5日,桔小实蝇数量出现急剧上升,10月11日达到高峰值。由于安龙县地理位置及气候的特殊性,桔小实蝇可常年发生,成为一个向外输出虫源的虫源地。为此,在桔小实蝇的防控上,重点是降低虫口基数。可常年设置性诱剂诱杀,结合收获后捡拾落果集中处理、药剂封杀土表等措施防控桔小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