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1989—1990年在聊城、东阿、武城、平原和滨州5个县(市)按上述施药方法进行了久效磷在棉田套种小麦、绿豆上的残留量示范。示范面积3300余亩,采收小麦,绿豆样品测定久效磷残留量,小麦中久效磷检出率为16.9%,含量为0.01-0.014ppm,不超标。绿豆中久效磷检出率为48.3%,含量在0.045ppm以下,均未超标。同时,进行药效调查,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控制棉田中棉蚜、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调查瓢虫的过程中,发现麦后大量七星瓢虫去向不明。给测报和利用带来了不少困难。为了摸清其去向,我们于1978—1979年对七星瓢虫在泰山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如下。两年来,在泰山区域共调查了不同高度的山头28个、山洞45个、杂草2772平米、各种树木395株、农作物41块。6—9月份,泰山上蚜虫少,开花杂草多。麦后部分七星瓢虫逐渐向泰山上转移。1979年7月4日在杂草上调查,在海拔300米以下,平均每平方米有七星瓢虫0.5头;300—600米平均0.7头;600—1500米平均3头。7—8月七星瓢虫在海拔300米以上的杂草及柞树叶背面越夏。1978年7月底8月初在杂草上调查,海拔300米以下为零,300以上平均每平方米0.6—4.6头。蚜虫较多的中天门一般每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是鲁西北地区小麦、棉花、花生蚜虫的主要天敌。1974年以来,我区大面积利用其防治棉蚜,取得显著成效。但其发生规律尚不够清楚,因而影响了进一步的利用。我们于1978~1980年对七星瓢虫在鲁西北地区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保护利用七星瓢虫Cocciella septempunctata L.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发生期和发生量在年度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为了促进其利用,自1977年起,我们进行了七星瓢虫在麦田的发生消长和测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6.
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减少,麦套棉面积不断扩大,一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日趋严重,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减产10%左右,为害严重的减产达30%以上。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