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不同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嗅觉反应与驱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蒂蛀虫成虫对国际有机常用的印楝素、迷迭香、薄荷、薰衣草、柠檬、尤加利、木酢液、木酢液 大蒜和木酢液 辣椒等9种植物保护剂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虫对9种植物保护剂有明显的负趋向反应.其中,荔枝蒂蛀虫对0.3%印楝素和迷迭香的气味反应较强.0.3%印楝素流量为50、100 mL/s时,荔枝蒂蛀虫的活跃程度相当.9种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室内测定影响结果表明,9种有机植物保护剂处理后24 h的驱避率在65.38%~93.59%之间、处理后48 h的驱避率在47%~83%之间,以0.3%印楝素的效果为最佳,其驱避率分别为93.59%和83.33%.结果还表明,供试的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有机农业在香港幼联园艺农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赞安 《昆虫天敌》2000,22(4):182-184
有机农业的研究及推广在香港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有机耕种技术在香港幼联园艺农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引起外国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相似文献   
4.
荔枝蒂蛀虫室内饲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赞安  梁广文 《昆虫天敌》2007,29(4):160-165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荔枝种仁作为食物成功饲养荔枝蒂蛀虫至完成一世代。荔枝蒂蛀虫在荔枝、龙眼鲜果表皮产卵量较高,10 d产卵数分别为88.33和179.33粒/处理。蒂蛀虫卵散产在特制收卵卡的凹陷处且呈规则排列。选荔枝种仁作为其食物,并注入清水保持种仁的湿度,荔枝蒂蛀虫在角度90~150°折纸内化蛹,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33.67%和94.06%。  相似文献   
5.
香港有机高尔夫球场的草坪管理研究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GC启德高尔夫球场为香港首个有机高尔夫球场,本文提出了有机高尔夫球场的管理标准,并以有机农业方式作出高尔夫球场草坪的水肥等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的综合生态防治方法,为今后有机高尔夫球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种赤眼蜂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室内从18个赤眼蜂蜂种中筛选出食胚赤眼蜂Th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安荔赤眼蜂Thichogramma oleae Voegele et Pointel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食胚赤眼蜂与安荔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21.67%和29.00%,寄生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1.76%和80.49%,显示出这两种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2004年~2005年对珠海市斗门区有机荔枝园、失管荔枝园和常规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种荔枝园的节肢动物差异较大。节肢动物科、种数以失管荔枝园(有机荔枝园(常规荔枝园。有机荔枝园、失管荔枝园和常规荔枝园害虫个体百分率分别为44.59%、40.86%和36.67%,捕食性天敌个体百分率分别为12.14%、11.02%、5.85%,寄生性天敌个体百分率分别为23.29%、9.38%、8.25%。有机管理下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变化较小,天敌尤其是捕食性天敌数量较高。常规荔枝园由于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的同时也大量地杀伤天敌,特别是捕食性天敌,而且对其他类群的节肢动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