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pinivora Xiao et Zeng)是近几年内重庆市马尾松林区的一种主要害虫,在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过程中,坚持森林虫灾的可持续控制战略,对该虫的天敌跟随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筛选出有价值的种类进行人工饲养,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筛选出白僵菌菌株,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室内外测试,同时应用现有生物制剂开展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9年生人工纯林中,采用固定标准地、固定标准株连续3年对树高、胸径实测的方法,计算并比较阌 害与末受害木材积及单位面积材积的 失。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在四川省泸县林场粗鞘双条杉天牛卵越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5%,各虫期死亡率为卵13.33%,初期幼虫55.38%,中、后期幼虫53.90%,蛹及越冬成虫很少死亡,致死因子包括寄主抗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种内竞争共5类13种。分析主要致死因子为杉木树脂、两色刺足茧蜂、川硬皮肿腿蜂、病原菌对粗鞘双条杉天牛种群的自然和抑制作用及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o俗称小柏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危害柏木Cupressusfunebris Fmdi。侧柏Platycladus orienalis(L.) Franco、桧柏Sabina Chinensis(L.)。在我国分布于四川、浙江、湖北等省。 蜀柏毒蛾1年发生两代,以第2代幼虫或卵越冬。幼虫共6龄,4龄开始逐进入暴食期。越冬代幼虫对林木的鳞叶、嫩枝危害最严重。在防治生产中应重抓越冬代,在一个世代中,应重抓4龄前幼虫期防治,才能有效地保护林木,把灾害消灭在发生之前。蜀柏蛾成虫具强趋光性,成虫期灯光诱杀,可以控制下一代虫口数量。因此作好发生期的测报工作,对指导防治具重要意义。为使测报工作逐渐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特拟定本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种杉天牛的生态适应性及对其寄生蜂种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杉木林区的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it)和杉棕天牛(CalidiumvilosulumFairmaire)及它们的寄生蜂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和两色刺足茧蜂(ZombrusbicolorEnderlein)的生态学特性的研究,阐述了两种天牛共存对寄生蜂种群的意义。提出在林间适当保留杉棕天牛这种典型的次期性害虫以滋养寄生蜂,提高对粗鞘双条杉天牛的自然抑制能力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食叶量观测及防治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设置固定观察样地,通过室内和林间人工饲养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在害虫发生季节后,选择不同受害程度的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实测并计算受害与未受害松树针叶及材积损失以及单位面积材积的损失。弄清了害虫地面虫口密度与林分受害程度的关系,获得了在害虫造成危害前就可确定是否开展防治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腮扁叶蜂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1998年-2002年,在人工马尾松纯林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危害特点、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摸清了该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取食量,对松树高、径、蓄积生长的影响和危害造成的林木死亡损失。并针对发生区松树杯分的现状和森林的功能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只寄生完整的活寄主,对受伤、死亡的虫体概不寄生。室内26种寄主接蜂试验表明,对天牛幼虫及钻蛀性害虫均可寄生并繁殖出正常的子代蜂。以杉棕天牛为好,粗鞘双条杉天牛次之。  相似文献   
9.
1998—2001年在马尾松腮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林问调查、室内饲养、室内外试验结果:已发现的马尾松腮扁叶蜂各虫态天敌有20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提高松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在马尾松腮扁叶蜂虫尸上获得的白僵菌菌株致病力明显优于其它白僵菌菌株;林虫净白僵菌、速效白僵菌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控制能力较强,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