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相似文献   
2.
3.
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其转化效率受到受体基因型、无菌苗状态、丛生芽诱导及伸长和生根过程涉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筛选了10个大豆栽培品种,选择诱导率最高的东农50作为转化的受体品种,建立子叶节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化体系。还对萌发培养基中6-BA添加量和生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伸长率可达2.51%~20.59%;伸长芽切下后浸入1mg/L的IBA中处理1min后于1/2MS培养基中生根,生根时间缩短,生根率提高至85.25%。经PCR检测,本转化体系的转化率最高可达7.10%。  相似文献   
4.
采用抗大豆孢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SCN3 和大豆花叶病毒 1号株系SMV1的大豆品种互交 ,F1F5用 5种不同选择方法 ,产量LSD 0 .0 5测定处理间表现为A、B、C三个等级 ;不同选择方法的 6个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差距大。SCN3 和SMV1双抗性基因RSVRSN互作对产量具有累加增产效应达 8% 35 .9% ,品系产量和品系抗性基因聚合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972 )。不同选择方法F5RSVRSN出现率 0 % 10 0 %。双接种法或交叉接种法F5RSVRSN出现率 10 0 % ,株系间变异大 ,结合异季南繁加代 ,是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158份黄淮地区栽培大豆资源和138份野生大豆资源分别接种SMV东北3号株系和黄淮7号株系,重复鉴定1年。在供试的栽培大豆材料中,有14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9.79%;有36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39.13%;其中有7份材料对这两个株系都表现出抗病,占4.43%。在供试的野生大豆材料中,分别有3份材料对黄淮7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3.06%;有6份材料对东北3号株系表现抗病,占出苗材料的4.72%。  相似文献   
6.
曹越平  杨庆凯 《作物学报》2002,28(5):680-685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分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本试验将两份相同的大豆杂交材料分别种植在哈尔滨人工接种条件下及阿城疫区自然诱发条件下, 比较不同鉴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及亲本的抗性表现、抗性遗传与选择效果. 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表现的影响很大. 在任何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创刷”法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芽3 d的大豆成熟种子胚尖生长点为作用点,利用"微创刷"法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绥农22中,对转化植株T1代进行草甘膦筛选,对筛选后的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对野生型绥农22与抗草甘膦转基因绥农22大豆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绥农22 T0代成株率为97.38%,对T1代具有草甘膦抗性的植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证明EPSPS基因成功转入大豆中,T1代转化效率为6.20%;对野生型绥农22与"微创刷"法获得的转基因绥农22大豆在不同浓度草甘膦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抗草甘膦转基因绥农22大豆在不同浓度草甘膦作用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绥农22大豆,莽草酸含量低于野生型绥农22大豆,进一步证明了大豆抗性植株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大豆基因型对农杆菌介导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有很大影响,同时有效地抑制农杆菌是该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选择3个东北地区主栽的大豆品种,以胚尖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比较3个大豆品种的诱导率、伸长率和生根率,并在芽诱导、伸长及生根阶段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浓度配比,优化抑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黑农37为最佳受体品种;抗生素浓度对大豆胚尖遗传转化有很大影响。在芽诱导和伸长阶段添加头孢霉素300mg/L+羧苄青霉素150mg/L抑菌效果较好;而在生根过程中,不添加抗生素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及其对寄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本文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论述了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的生物学特性、侵染循环、潜育期以及病害的预测,同时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的分化、抗性的遗传及代谢毒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资料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6-BA诱导大豆子叶节和茎尖出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大豆品种“合丰35”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6-BA诱导子叶节和茎尖出芽的结果表明,大豆萌发和不定芽诱导时分别加入0.4mg·L-1和1.1mg·L-16-BA,每个外植体分化出的芽数最多为3.56;茎尖再生系统中,6-BA诱导茎尖不定芽形成的最佳浓度是3.5mg·L-1,最佳诱导时间是24~28h左右,平均每个外植体分化出的不定芽数为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